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2节 (第2/3页)
板真正的心腹大患。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终究要面对历代开国皇帝都要面对的千古难题了——如何处置为自己创业的战功集团。 朱老板当年就反复说过,自己不愿学汉高祖杀功臣,希望跟淮西老兄弟们善始善终。 殊不知,汉高祖当年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基于人类美德的朴素愿望,总是会在现实的利害冲突面前,被轻易的磨灭…… 哪个正经的开国皇帝不想留个正经的生前身后名?可以史为鉴,除了顶着金刀刘身份,二次创业成功的刘秀外,但凡没废掉军功集团的,都没得好下场。 什么,唐太宗是例外?拜托,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而李世民,正是唐朝开国军功集团的领袖…… 以朱元璋这种防微杜渐到甚至有被害妄想症的性格,不把军功集团解决掉,他怎么睡得着觉? 幸亏太子成器,也能压得住那些勋贵,朱元璋才忍到现在没动手……毕竟,他当年没当皇帝的时候,画了那么多共富贵的饼。当上皇帝以后,又反复公开宣称,自己不学汉高祖。 朱老板也算是作茧自缚,太难跟老兄弟们翻这个脸了。 如今马上就是洪武十八年了,他也才处死了廖永忠和朱亮祖两个勋贵而已。而且还是扭扭捏捏,点到即止。都既不抄家,也不影响其后代袭爵。跟他对普通文官的杀伐果断,形成鲜明对比。 但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把难题留给儿孙的。对勋贵集团的清洗,一定会到来,而时间最晚也就是在消灭北元之后了……因为到那时,他再也没有借口拖延了。 可一想到,到时候自己之前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将变成最犀利的嘲讽,让世人彻底看清自己的虚伪和无情,朱元璋就惆怅至极。 但凡还有别的可能,他是真不想走这一步啊。 而朱桢,便为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把勋贵远远封到三江之外的西南域外去,来个眼不见为净。 这样勋贵集团对皇位传承的威胁,也就瞬间消失了。 他们也能拥有封地和人口了,自己绝对对得起他们了。 而且上面还有藩王镇着,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有异心。 正如老六分析的那样,天子雄踞神州,坐拥人口兆亿、雄师百万,还能让个偏居一隅的小小封臣翻了天不成? 反正朱老板是想不出,他的继承者们怎么能输掉? 退一万步说,继任皇帝要真是那么抽象也不怕,朱老板分封藩王,让他们统兵问政,就是为了分散风险,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这大明,依然是他老朱家的天下。 双重保险之下,朱老板终于打消了对封邑功臣的顾虑。 加之本来就要打麓川了,拿麓川做试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 至于太子的态度更不用担心。 朱标跟老六早就深谈过无数次,甚至老六‘封邑勋贵’的提议,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身为大明下一任皇帝,他不得不为子孙后代的江山着想。 勋贵的问题朱老板不解决,他就必须解决。但让他对看着自己长大的叔叔伯伯们动手,到时候就更难看了。 更别说还有更棘手的藩王问题…… 所以在听了朱桢让亲王就藩海外的建议后,他便提出让勋贵也加入进去…… 明摆着的,大明要想长治久安,想让儿孙坐稳江山,就必须要解决藩王和勋贵问题。而朱桢的法子,可以一举解决这两大难题,让他如何不支持? …… 父子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