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2节 (第1/3页)
“要是他们不能胜任,就换能胜任的人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肯定有能胜任的!” “而且藩王的封国里虽然有勋贵的采邑,但勋贵并不效忠于藩王,而是与藩王一样,都是皇帝臣子,都要效忠于皇帝,听从朝廷的调遣。如此,藩王,勋贵互相牵制,也不会尾大不掉。则西南永安矣!”朱桢最后总结道。 听完老六的长篇大论,朱元璋的态度终于有些松动,他看看太子道:“老大,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老六是全心全意在为大明,为父皇,为我老朱家考虑。”朱标不假思索道: “作为大哥,听到弟弟这样为我考虑,说实话,儿臣感动无比又惭愧无比。” “嗯……”见太子表态赞同,朱元璋终于松口道: “那就在麓川试点一下吧,当然你们得先把麓川打下来……” “父皇瞧好吧,儿臣回去便灭此朝食!”朱桢登时笑逐颜开。 他此生事业的最大障碍,终于搬开了…… 第一零八八章 摇滚大明,即将狂野演奏 不得不承认,朱桢选的这个时间点实在太好了。 给老贼当了这么多年儿子,他很清楚朱老板创业之后,守业为重的保守心理。 所以他很早就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缔造一个不断扩张的狂野摇滚版大明,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朱老板的态度。 朱元璋不同意,万事皆休。 怎么能让朱老板的国策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唯有让他相信,这法子能解决目前无解的问题才行。 而将藩王与勋贵封在三江之外,就是解决西南叛乱频仍,朝廷不得不被迫用兵西南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终明之世,都一直在为朱老板当初的西南政策埋单。洪武,永乐、宣德,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一直到万历……大明几乎每朝皇帝都因为自己的藩属或者土司被侵略,不得不被迫用兵,有的还用兵好几次。 累积下来,不知耗费了多少钱粮,埋葬了多少忠骨,但得到的是什么呢? 什么都没得到…… 当然,这是朱桢从事后诸葛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不过以朱老板的政治智慧,只要有人提醒,也不难想通此中的道理—— 好比道上大哥,整天给别人帮场子,好处都是别人的,自己只会落一身伤。等老了病了打不动了,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别人是不会感念你昔日恩德,帮你对付你的敌人的。 所以要战就得为自己而战。那么当然就要把外云南,真正变成自己的了。 于是,在不增加朝廷开支的前提下,朱桢的法子便成了唯一的解决之道。 …… 但父子今日的对话只在第一层。 其实还有第二层,谁都没说,却谁都明白,这一层才是最关键的—— 那就是平定云南之后,朱老板那无敌天下的数百万精兵强将,陷入了几乎无仗可打的境地。 虽然还有北元王廷这颗最后的胜果没有摘取,但一群都不敢靠近大明的丧家之犬,又需要动用多少兵力呢? 所以这最后一场灭北元之战,只是意义重大,但规模不会太大。对经过二十年发展壮大,空前强盛的明军官兵来说,真是不够塞牙缝的。 正如朱老板在给李善长的信中说的那样: ‘今中国奠安,猛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二十年鏖战,精锐饱食,终日投石超距……’ 这看似幸福的苦恼,却是朱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