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6  (第1/2页)
    大宋存在几百年,积弊甚多,已到了不容赵晤有半分侥幸的地步了。    杜锦宁道:“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改革,都是困难重重,千辛万苦。所以,改与不改,就在皇上的一念之间。这就要看皇上是否能下定决心了。”    她这是要试探一下赵晤的决心。    别改革到了一半,遇到困难,再听大臣们抱怨一通,他就后悔了,到时候没准就拿她这个倡议者开刀。如果那样,她定然毫不犹豫地借死遁离开,不为这样的君主效力。而这个王朝,气数也就到头了。    她人小力微,在一个朝代轰塌之、百姓颠沛流离之际,“发展农业”这四个字就是一句笑话,她自然不会这么不自量力。保全自己、衣食不缺地安稳过好下半辈子,就是她的宿命。    ☆、第六百六十三章 在南边画了一个圈    赵晤其实也没拿定主意。他唤杜锦宁来,就是想问问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有好办法,自然就改革;要是没有好办法……    他的思维一滞,抬起眼来,看向杜锦宁。    他知道杜锦宁问这话的意思了。    没有好办法,也得改。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主动改革,还可以控制;要是不改革,任由积弊沉苛继续严重下去,一旦有个触发点导致百姓暴动,那大宋王朝就进入风雨飘摇的时代了。    他一拍桌子,叫道:“改!”    杜锦宁望着他,心里全是钦佩与景仰。    下决心改革,把自己逼到刀尖上跳舞,而不是有一天过一天地享受皇帝的荣华。这种决定,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她终于知道齐伯昆为什么会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压上,也要跻身于夺嫡斗争中,护赵晤登上皇位了。这是一位有雄心有抱负、心怀黎民的君主,确实值得有志之士拥戴。    她站起来深深一揖:“微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齐伯昆也紧跟着表忠心。    赵晤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他们起身。    待杜锦宁回到座位上,赵晤便道:“爱卿有什么好建议,尽管提出来。不成熟不要紧,大家可以商讨完善。”    “有没有不开放路引,也能促使商业繁荣的好办法?”齐伯昆问道。    经过刚才那番对话,他忽然不想这么急着改革了。他好不容易把赵晤扶上皇位,别还没把皇位坐稳,就被人撸下来。要改革,也要等几年,等赵晤把皇位坐稳了再说。    “没有。”杜锦宁丝毫不客气地道,“商品经济是什么,就是流通。不放开路引,如何流通?”    计划经济时代,出门就要介绍信,这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路引;做生意叫投机倒把,要被治罪,这跟古代的抑商政策也十分相像。两个时代的区别就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地是国家的;而这架空大宋,土地是封建大地主的。    要想让百姓富起来,就要进行商品流通。这就是杜锦宁即将要进行的古代版的改革开放。    不放开路引,如何改革开放?    “地图有没有?全国的那种。”杜锦宁问道。    赵晤站起身:“跟我来。”    金銮殿后面那个大殿,是赵晤办公的地方,也是他的书房;偏殿里还布置了卧具,有时候他不回后宫,就在这里歇息。    在他的书房里,整版墙上,图着一张大宋版图。    杜锦宁看旁边放着一根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