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3  (第2/2页)
武举,有点自己为难自己。    虽然上午在书房翻看刘识平日的习作时,哪怕她于古文不熟,也看得出刘识满腹锦绣。但是诚意伯府位列勋贵,虽然式微,但人脉尚在,若是刘识走武举,建军功,会比走仕途相对容易许多。    不过,这是个人的人生抉择,旁人也不好过多干涉,哪怕是夫妻也不行。    更何况,她和刘识算什么夫妻。    彭瑾掩了心思,走到窗前,借机自然大方地收回手,推开了窗子。    外面天色阴沉,彤云密布,一派风雨将至之象。    “几时了?”彭瑾轻声问。    “大约申时三刻。天色阴沉,所以显得晚一些。”刘识朝外看了一眼,一边回答,一边随手收起了桌上的文稿。    彭瑾扫了一眼,随口问道:“新作?”    刘识手下的动作顿了顿,很快又随意笑道:“不是,是誊写的乡试的答卷。午后去周府拜访大人时,写出来给大人点评的。”    彭瑾一时好奇,这答卷到底写得有多差,才会名落孙山?    “我能看看吗?”彭瑾涩然问道,她的水平其实只能粗通古文罢了,远远够不上点评刘识的乡试答卷。    刘识愕然,一时没有回答。    “不方便?”彭瑾有些失望,但并不太在意,自我解嘲道,“那就算了。科考文章,是不太适合随意流传。”    刘识失笑,重新展开了文稿,笑着解释道:“哪里是不方便。我只是没有想到,你会想要看。”    以前的彭瑾,好像除了她自己的哀怨痴缠,别的一概都不关心,哪怕对象是她主动求来的夫婿。    说话间,刘识就把文稿递给了彭瑾。    彭瑾涩然一笑,落落大方地接了过来,借着窗口的光亮,翻阅浏览。    最上面的是八月初九第一场试的答卷,一首以中的为题作的五言八韵诗,四首取材于经义的五言八韵诗,还有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    接着是八月十二第二场试的答卷,以中的为题,作的诏、判、表、诰各一道。    最后是十五日第三场试的答卷,是五道时务策,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每一张答卷上,都有周翯的朱笔评点,所涉内容琐碎,所作评点犀利。    即使彭瑾是个外行人,只能看得一知半解,但也觉得刘识答得四平八稳,又有见地,且文采不俗。    这样的答卷都落榜了,可想而知,榜上有名的那三百六十六个人答的得有多好了!    “远见卓识,文采不俗。”彭瑾感叹道。    这可比后世的高考难多了!    被妻子夸赞,刘识心底还是愉悦的。    不过转念想到周翯也对这份答卷颇为满意,先前的沉郁再次袭上刘识的心头。    “此份答卷,虽然未必能得榜首,却也不应该落榜啊?评议中肯,构思独到,颇有文采,历次乡试,能出其右者也不得许多。”周翯看完文稿,费解地感叹,“即使因主审官个人喜好不同,有所偏颇,得不到好的名次,但也不至于名落孙山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