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2  (第1/2页)
    郎略警惕,每次臭兄长露出这种表情,八成是在冒坏水。    果然,司南露出一个坏笑,“所谓‘合家欢’呢,就是‘全家动手,一起来做’。”    二郎:……    他就知道!    今天天气好,心情也好。    司南想搞个新花样。    先分配任务,冬枣搬砖,槐树拉土,二郎和泥,其余孩子跟着司南熬米汤、撸毛皮,做古代版“黏合剂”。    司南想做一个面包窑,熊猫头的那种,小时候爷爷给他做过一个。每次他想吃面包了,奶奶就用面包窑给他烤。    村里的老人家很少去超市买高筋面粉,就用普通小麦磨了面,用水泡出面筋,加蛋清、糖,增加蛋白质含量,充分发酵,做出来的面包口感微酸,有种别样的风味。    司南突然想吃了。    也想让唐玄尝尝。    崽子们快乐地和泥的时候,司南就把面团发上了。    宋代还没有提纯过的碱,只在冬天的时候,盐湖里会析出少量碱结晶。司南让唐玄帮忙找了一些,稍稍加工一下做成食用碱,想吃碱面馒头的时候就会用。    这个时代也没有发酵粉,好在可以用老面团和糖做引子,早上把面和出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就能用。    若是着急,就烧锅温水,大概到六七十度,把面盆温在里面,两三个小时就能发好。    到时候面包窑刚好晾干,唐玄也就回来了。    孩子们还在快乐地和泥巴,司南去街上买了几串花枝,想给唐玄一个惊喜。    还没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人喊狗叫,好不热闹。    邻居们坐在巷口,一边聊天一边做着针线活,瞧见他过来,纷纷打招呼。    “南哥儿买花了?”    “二郎回来了?”    “又要做好吃的吧?”    司南笑得和气,“是呢,打算做样新吃食,若味道还成,就让二郎给婶子们送去。”    妇人们也不推辞。    谁不知道,司南做出来的东西,就连官家都说好。到时候给二郎拿些别的,不让他空着手回去就成。    这就是邻里间的情分。    司南寒暄两句,回了院子。    妇人们七嘴八舌地感慨。    “你说这么好的孩子,谁家小娘子才能配得上?”    “我原想着给他说说我三姑的二妯娌的娘家的一个小外甥女,小娘子生得清秀,针线好,还上过两年女学,原想着跟南哥儿般配,如今瞧着,似是有些够不上了。”    “可不是么,瞧瞧南哥儿如今来往的那些人,哪个不是汴京城里顶顶体面的?要我说,便是官家的女儿都配得。”    胡氏也在,听到这话,冷冷一笑:“别说官家成年的女儿只有一个,就算有十个八个,也不可能配个小商户。”    原本热闹的气氛陡然一冷。    自从于三儿出事后,胡氏便鲜少出门,近来因着于大娘的婚事,不得不出来走动。从前她也算个能说会道的,在邻里间也有几个交好的,因着这一次次的事,再没人愿意同她交心。    如今她一说话,没人接下茬,好不尴尬。    胡氏自觉丢脸,恨恨地咬了咬牙,觉得都是司南害的。    想到家里那个养不熟的三丫头,胡氏暗暗打起了主意。    司南一进院,差点退出去。    怪不得外面听着那么热闹,这都翻天了!    小羊羔本来是什么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