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节  (第1/2页)
    秦越还没办好手续,机械厂的食堂还不能吃。    两个人商量了下,便决定去机械厂后门的小街找个小饭馆。    一路并肩走过去,没什么人认识。    倒是又不少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一边擦肩而过,一边忍不住的往他们的方向多看几眼。    原因,不外乎养眼两个字。    现在是八十年代的初期。    过去几十年的震荡生活刚刚结束,人们已经要打起精神,迎接时代新一波的浪潮了。    旧的生活尚未完全剥落,新的潮涌早已在内部酝酿汹涌澎湃的动力。    日新月异,概莫如是。    走在大街上,夏棠感受到的,就是如此。    大街上的青年,有一些还穿着朴素的绿军装,蓝工装,有一些则已经穿上了时兴的喇叭裤,花衬衫;    机械厂的矮墙上,毛笔字写就的“大字报”还残存着痕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红色标语已经粉刷在了墙上。    厂内仍保留着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一墙之隔的厂外,市场经济的春风,已经在小小的后街    遍地生花。    夏棠和秦越找了家米线店坐下。    这一家似乎是附近的老店,不少人坐在竹凳子上端着个瓷碗吸溜米线,口味却很单一,只有豆花米线一种。    “老板。”秦越招手,“两碗豆花米线,一碗放辣子,一碗不放。”    他按照记忆中夏棠的口味说道。    夏棠却止住他:“放一点儿。”    看着秦越疑惑的眼神,夏棠抿了抿唇:“我也想尝尝鲜。”    “你居然能吃辣了。”    秦越有些意外的看着她,眉眼先是诧异,随后轻轻一弯,鼓囊囊的卧蚕浮了起来。    夏棠笑着说:“都多少年的事情了,肯定会变的呀。”    秦越记住的,是她小时候的口味。    那个时候在阿婆身边养得娇气,辣一点不要,烫一点不要。    若是吃的不好了,还会跑回家对着阿婆哭鼻子。    那时候的村子,也没有什么东西吃。    村里的人吃饭,唯一就着的,就只有一碗蘸水。    而蘸水通常都是辣椒、花椒面拌咸盐做的,味道浓,口味麻辣,下饭倒是极好。    可是,夏棠又不吃辣,每顿吃饭阿婆没少发愁,生怕把挑三拣四的夏棠给饿受了。    秦越是她的小跟班儿,自然也知道她的这个习性,每当家里头做了夏棠能吃的糍粑或烧洋芋,便会偷出来给夏棠,回去之后,再挨阿妈一阵毒打。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口味,难免是仗着阿婆和其他人的宠溺疼爱。    后来经历了那么多,原先娇养来的口味早已面目全非。    早已经忘记的儿时习惯,如今再次被人小心翼翼的提起,夏棠心里头也不免酸酸涩涩的。    老板手艺熟练动作快,两碗豆花米线很快上了桌。    豆花米线是云城挺常见的小吃了,就在这小小的后街,就已经开了两三家。    米线煮成软韧适中的口感,加上花生油、辣椒油、花生碎、葱花等各种料,盖上颤巍巍白嫩嫩的豆花,最后加一勺自家炸好的炸酱,上桌之后,便是一碗热乎乎的豆花米线。    虽没什么肉,但那热辣爽利的味道,也能让味蕾好好的得到满足。    秦越将辣子少的那一碗推给夏棠,又拿了一双筷子给她:    “这家我吃过,好吃。”    夏棠忍不住笑了:“你又不挑食,有哪家是不好吃的?”    秦越憨厚的笑了,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声辩解:    “还是能分得出哪家更好吃的。这家……更像是阿婆做过的味道。”    夏棠抿着唇微笑,拿过筷子,将豆花、米线和拌料搅拌均匀,夹进嘴里,顿时,一股鲜辣咸香又清爽的味道直冲味蕾。    年岁太久,她已经有些记不清阿婆做豆花米线的味道了。    但她的眼圈还是忍不住红了起来。    从死亡到目睹秦越找她到重生再到夏露露的闹剧,她的心里头始终绷着一根弦。    直到这一口味道入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