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450节 (第1/2页)
薛白写了一封信,与康布的头颅放在一起,由驿马送往长安,仅仅在两日后就到了长安。 如今杨国忠已搬到了宣阳坊的奢豪大宅中,之所以能如此飞黄腾达,因他如今已是替天子打点私帑的第一人。 这日才从太府回到宅中,见前堂上摆着一个木匣子,他便笑道:“谁送的礼?摆在这里。” 管事正要开口,杨国忠摆了摆手,又道:“不急,我猜猜看,这木匣用料差劲,我已许久未见到如此低劣的木匣子了。但越是破木匣,装得必然越是贵重之物……” 说着,他直接打开木匣。 “啊!” 入目是个怒目圆瞪,杀气逼人的头颅,杨国忠吓得连退两步。 倒不是他胆小,而是对自己的猜测太过笃定,一时惊吓。 “哪个啖狗肠送的?!” “是薛郎,随礼物一起来的还有信件。” “礼物个屁。” 杨国忠接过信,直接便拆封看了起来。 薛白的字是越来越好了,但行文随意,毫无状元风采,甚至不如他杨国忠。 “初,妖贼骊山作乱,圣人让我到偃师看看,今已看到结果……” 杨国忠眉毛一挑,竟是凑近了康布的脸,仔细打量了一会,最后还问了康布一句。 “你还真是个礼物?” 第266章 春归 偃师县署,花厅。 整整一下午,吕令皓与杨齐宣坐着饮茶汤,谈论诗词歌赋,一派悠闲,与县署中忙碌的景象格格不入。 待到散衙的梆鼓声起,吕令皓邀请杨齐宣到家宅用饭,被礼貌地拒绝了。 “杨参军回京见到吴将军,代我多叮嘱两句。” “吕县令慢走。” 杨齐宣手一抬,请吕令皓先散衙还家,脸上虽还客气,态度却隐隐有些居高临下。彼此聊得再好,一个失了权力的县令,已得不到他的尊重,打发时间罢了,哪怕吕令皓官阶还高好几阶,没用。 口中谈论的诗词歌赋犹带余韵,现实中的人生道理始终凉薄。 待吕令皓落寞的背影远去,县署里逐渐亮起灯火,官吏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忙碌,想多赚些膏火钱,唯有杨齐宣一个闲人还在等,等到怒火中烧。 终于,薛白来了,道:“杨参军久等。” 杨齐宣翻了个白眼,啐道:“啖狗肠,你知道你把我晾了多久?” 薛白不急着说话,吩咐吏员道:“把酒食端过来,我与杨参军边吃边谈。” 杨齐宣虽然生气,却无可奈何,他对薛白与对吕令皓完全是两种态度,此时虽不客气,心里却有忌惮,或者说是敬畏。 “你也不要叫我‘参军’了,我也不会在这小小的起家官上待多久,唤我一声阿兄就好。” 杨齐宣官不大,官威却不小,摆出兄长的样子,又道:“记得伱我初次见还是在右相府,十郎为你我引见,说你是杨慎矜之子、右相府的十七女婿。这才过了多少年,物是人非啊。” 薛白道:“物是人非,但我们的交情没变。” 认识两年,他们的交情是一点也没变好。 此时酒食已端上来,杨齐宣夹了一筷子,有些嫌弃,道:“我之所以来偃师这么个小破县城,还能待得住,肯定不是因为这里有半分乐趣。而是右相对你很重视,懂吗?” “这我知道。” “你知道?但我却没看到你对右相的重视。” “我在地方官任上,对右相的重视总不能高过治下百姓。” “别给我打这种官腔。”杨齐宣道,“你向右相谋偃师县尉之职时,答应过什么自己可还记得?” 他很懂李林甫的心思,能顺手除掉薛白当然是好事,可这并非他这趟来的本来目的,故而面对高尚的劝说,他不为所动。 他另有正事。 “是。”薛白道:“王鉷。” “亏你还记得。”杨齐宣道:“骊山大案,种种迹向皆指向王鉷,你到偃师来找证据,为何这么久没有作为?” “杨兄是怎么想的?” “王鉷利用水陆转运使权职之便,以征劳役为由,把对朝廷心怀不满的妖贼送到骊山,偃师县丞高崇,首阳书院山长宋勉,皆是其同党……这般简单一件事,你如何看不出来?” 聊到这个地步,薛白反而闭口不答了,思忖着。 他其实也得到一些消息,知道这半年来王鉷的权柄已渐渐威胁到了李林甫。 早在天宝五载,世人说起王鉷已是十分畏惧了,但那时的王鉷在李林甫面前还是无比恭敬。 说来,众人皆捧,唯王鉷一个人还在苦苦维持的恭敬又能持续多久呢? 可见局势又要有变化了,天宝年间这朝堂氛围实在是算不上好,索斗鸡真是在一场接一场地斗…… 过了一会,杨齐宣沉不住气,道:“你倒是说话啊!” “我确实答应过右相。” “那把罪名推到王鉷头上便是。”杨齐宣道:“我在这破地方苦苦等待,尽看你一通瞎忙,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