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章 (第2/2页)
死呢?设身处地一下,如果是他,他也会造反的。 朱棣拍着胸口,信誓旦旦开口“大哥,我肯定不会造你的反。” 建文年间 被说是奸细的黄子澄脸色煞白跪在地上,他也实在是想不到,五十万大军,李景隆竟然还输了? 朱允炆觉得天幕来的及时,但又实在是手足无措,因为手中实在是无将可用。 他更觉得离谱的是,朱棣竟然抵挡住了五十万大军,就凭他那十万燕军。 朱棣也特别想知道自己是怎么造反成功的,现在他知道了,一个纨绔也配和他打? “即便是再多的将士,本王也一样能打得过!”言罢,拿起桌上的弓箭朝着树射了过去,箭牢牢地被钉在树干上。 永乐年间 朱棣想起那段时间,简直是意气风发,再看看现在,被困在宫中,根本没有打仗的机会。 朱高炽见状,“父皇别想了。”不可能放你去打仗的,死心吧。 他垂头,这样就看不见朱棣的眼神,一个皇帝总想着出去打仗到底怎么回事?他觉得父皇癖好就是这个,没错,父皇也是个奇葩。 康熙,“朱棣可是有马上皇帝的称谓,且自小生在战乱时期。” 就算不是身经百战,也是能亲自上战杀敌的,朱允炆和他当然比不了。 【朱棣解救永平后,又去偷袭大宁,也就是他十七弟宁王的藩地。只能说朱棣的演技是真的不错,假意卖惨哭诉求救,宁王真的信了并收留朱棣,然而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四个正派人贿赂大宁的军官,等到在郊外送行的时候,埋伏的人一拥而上,也因此,大宁的军队叛变,成了朱棣的军队,实力大增[3]。】 【此时的李景隆的军队驻扎在北平城外的郑村坝,天寒地冻,南方的军队当然受不了,战斗力直线下降。面对这样的军队,朱棣当然是直接开打,1399年十一月,先击败哨探部队一万多人,后又与李景隆的大军直面应战,连破七营,李隆基大败,由于撤退时没有通知围困北平的将士,导致他们也围困,损失十万多人[4]。】 【这还不够,之后攻打大同时,又有许多将士投降,甚至还有蒙古投降的军队,在1400年,拱卫京都的重镇保定府也降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投降朱棣?因为朱元璋在世期间,朱棣已经出征过多次,不少人都听过他的威名,面对这样的敌人,投降也不奇怪。】 【燕军的实力再次增强,接下来的战争虽有波折,但也一路顺利南下,让人奇怪的是面对造反的朱棣,朱允炆还下了一道旨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不要让我背上杀叔叔的名声,也就是因为这个旨意,让朱棣逃过很多次死劫[5]。只能说朱允炆还是年轻要面子,朱棣都不要脸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了,你还在这边在意名声,啧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