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医者仁心,我,全球大外科第一人 第316节 (第2/2页)
况,也是出于对首长身体的考虑,在穿刺之后,还是做了一次新型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 准确地鉴别髓内肿瘤的具体位置。 和陆晨之前判断的一样,并没有出现转移等现象,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准备采用颈-胸椎交叉节肿瘤切除术,配合显微外科技术来做,原本是准备椎板开窗术的,可是想到之后需要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椎矫正术,我觉得还是显微外科技术更为保险一些。” 颈椎交界处是另一种脊柱手术难以暴露的部位。 通过颈前靠近胸锁关节的入路,t1、t2椎体也可以完全显露出来,“显微外科技术的确是好办法,不过,需要保证完全的切除才行。” 显微外科技术一般颈脊髓髓外肿瘤由于头架的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体位、先进的照明设备及双极电凝的应用,使手术困难减少。 可显微外科技术也有自己的缺陷。 高位颈脊髓外肿瘤,因颈部肌肉厚、病变部位深,若显露不清,操作粗糙,可能损伤颈脊髓及重要的血管,导致呼吸骤停等恶重并发症。 所以,一般的情况下,主刀会选择陆晨刚刚所说的椎板开窗术。 毕竟首长的颈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就是位于高位颈脊处。 椎板开窗术相对传统一些,技术也更稳定。 治疗颈椎管内肿瘤摘除,减少椎体后部结构的破坏,保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手术时,患者取俯位或侧卧位。单侧椎板开窗术将骨窗限制在一侧锥板,内侧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外侧保留小关节突,上下咬除的椎板不超过一半,从椎板间隙开窗,上下均不超过半个椎板,窗口的长可达15mm~20mm,宽可达10mm~15mm。 将肿瘤分块切除或完整剥出,若肿瘤纵径超过一个节段,可顺延再开一个窗口切除肿瘤。 如果陆晨不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脊椎矫正术的话,椎板开窗术才应该是首选。 可问题是,术野相对较小,为避免牵拉、推压脊髓,应尽量在原位分块切除肿瘤。 而且,不利于接下来的手术。 椎管内肿瘤常见的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大多体积,仅开一窗即可完成肿瘤切除。 为避免损伤脊髓,以采用分块原位切除肿瘤的方式为妥。 而陆晨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行颈-胸椎交叉节肿瘤切除术,配合显微外科技术。 可以说,陆晨已经是想的面面俱到了。 “呼。。。也好,就确定下来吧,首长现场的情况,还是不要拖得太久为好,这按照小陆说的,咱们上报到办公厅。” “行,我也同意。” “同意。” 最终,保健小组还是确定下来,就是以陆晨提出的手术为这一次的治疗方案。 当然,这份治疗方案还需要进行上报。 毕竟,这一次的患者,身份非同小可。 一旦发生意外,将会引起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四个小时的等待,最终,办公厅通过了这一次的手术。 陆晨所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个手术方案,甚至已经上了国内最高级别的会议,进行的讨论和研究。 最终,选择了相信陆晨。 毕竟,陆晨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最专业的。 而陆晨选择的术式,完全是为了患者着想。 手术对椎体骨结构的创伤小,对术后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对脊髓、硬膜、神经根管、椎管内容物影响小,基本可避免术后残腔瘢痕组织增生、粘连所引起的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可能性。 对于患者而言,术后恢复的时间更短。 只不过,这对于主刀的要求很高。 当然,这不再陆晨的考虑范围之内。 就算是难度再大的手术,陆晨都是有信心完成的。 在手术的准备期间,陆晨还联系了吴院长,表示自己有些特殊的情况,需要留在一些时间。 吴院长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保健组对于陆晨的考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