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第2/2页)
或许,他应该将这二人给秦君送去?赵成侯不确定地想。 当晚,这二人连夜从邯郸出逃。 等他们跑到安全地时,他们开始对赵成侯大加嘲讽:“赵侯也真是蠢,我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那秦国国君既然恼赵侯挑拨离间,又岂会对我们这些帮赵侯出谋划策的人有什么好感?我们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投奔秦国。” “可惜,赵侯已经错失了斩杀我们的最佳时机了……” 当赵成侯得知自己被骗了,且那二人还出言羞辱他,一口老血险些喷出。 倒是嬴渠梁在听说这两名士子挂印离去,戏耍了赵成侯一番之后,隔空对这两名士子喊话,如果他们果真愿意去秦国,他这个秦君欢迎之至。 “先前二位是赵臣,为了赵国的利益而算计我秦国,是分内的职责。如若二位愿意入秦为官,二位过去做过的事,寡人既往不咎。” 嬴渠梁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赞他心胸宽广,求贤若渴。 反倒是那赵侯,与他一比,有些太小家子气了,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气度和担当。 赵成侯:……寡人已经麻了。 …… 无论是嬴渠梁还是嬴稷,都只将进攻赵国一事,当做简单的军事演习。 白起率军攻打现在的赵国有难度吗?没有。 既然如此,就让白起将新兵和老兵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拉出去溜溜吧! 出于对白起的信任,白起在率领军队出发之后,嬴渠梁和嬴稷除了保障队伍的粮食供给之外,就不再关注这件战事了。 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起草秦国变法文件上。 关于如何制定变法规则,卫鞅心中早早便有了腹稿。 当嬴渠梁问到他时,他便拿出来跟嬴渠梁探讨。 让卫鞅倍感惊讶的是,看起来老旧保守的嬴稷思路总能与他对得上。在卫鞅拟出一条条新的大秦律令时,嬴稷还能帮他完善这些律令,并加以补充。 “不知公子稷师承何家?”这些日子下来,卫鞅是真的对嬴稷刮目相看。 公子稷真是个法家大才啊! 难怪秦公这般看重公子稷,有了公子稷的襄助,他们必能事半功倍! 可惜公子稷年岁已经不轻了,不知还能辅佐秦公几年。 “稷不拘于学派,哪家学说对我秦国有用,稷便学习哪家学说。”嬴稷道。 “原来如此,鞅见公子对法家理念似乎颇为精通?” “不错,法家有用,稷曾潜心研读过法家学说。”嬴稷这么说,可丝毫没有夸张。 自从商君变法强秦,法家学说便成了秦国的基本国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