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172节 (第2/3页)
的是一时兴起单纯玩玩的个人,有的是没钱了只能找他们的小歌手。” “几乎不存在任何用户粘度,能不能吃上饭全看运气,盈利模式极为不稳定。” 听着常芷晴一字一句的介绍,杨若谦心中暗自惊叹。 传统主播依靠观众打赏获得收入,已经是非常不稳定了,但好歹主播会有些铁粉,再怎么样也会为爱买单。 火花公司听起来,是一点回头客都没有啊。 能把事情做到这种份上,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能力。 一种让杨若谦发自内心嫉妒的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老歌的版权收入渐渐减少,最近三个月的营收更是已经跌破了3万;散客那边是他们现在的支柱产业,可因为流量问题,客源少了很多,导致收入断崖式下滑。” 杨若谦心中大概知道,为什么这家唱片公司最近曝出资金链即将断裂的消息了。 原来是支柱产业崩了…… “成本呢?他们公司现在的运营成本怎么样?”对这家公司越来越满意的杨总又问道。 常芷晴把手上的资料翻了一页,扫两眼,红唇轻启:“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林曹还是帮我们做了个估算。” “办公场地的租金,每个月大概是12000元,员工人工成本15万左右,银行贷款利息每月50000元,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统合在一起,估计还有1万到2万的成本,总计不会超过25万。” 员工45个,人工成本才15万?! 平均每人3333一个月的工资? 而且这还只是平均,某些管理者的工资肯定会比平均高出不少。 也就是说,火花公司里估计有不少人是拿着2000元一个月的工资勉强度日。 这…… 别看现在这家公司一个月只能带来25万的亏损,可它的进步空间却是十分之大啊! 把所有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和岿光本部看齐,换一个办公场所,砍掉所有降本增效的策略方针,想办法提高音乐制作的成本…… 现在看来,这家唱片公司并没有多少盈利的隐患。 在不触碰整体框架的情况下,尽可能抬高成本就行了。 杨若谦思考着,又问了一句:“收购一家公司需要走什么手续流程,注意些什么情况吗?” “哦……差点都忘了你这个大老板是第一次收购别人的公司了。”常芷晴笑着打趣了一句,“其实收购的话,风险还是不小的,特别是你要收购的这家公司。” “细说细说,都有什么风险?”杨总提起了精神。 从概率学角度出发,风险越多越好啊! 雷多了,总有一颗能爆。 “先找个专业的会计,核对一下他们的账务,至少不能出现类似挪用资金,抽资跑路这种情况。” “还有就是他们的资产——各种设备的折旧情况,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肯定不了解,也肯定不能他们说折旧多少就折旧多少,需要请专业人士来做评估。如果最后我们决定不收购,这里又是一笔无回报的投入。” “不过火花公司现在经营状况那么糟糕,应该是找不到其他买家的,他们那个叫马元的最大控股人应该很着急把公司卖给我们以求脱身。主动权握在我们手上,收购价格不会很高,最多二十万就能拿下。” “才二十万?”杨若谦语气中难掩失望的情绪。 怎么自己收购一家公司搞得和小打小闹一样,都是十几万几十万这样,一点看不见那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