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6节 (第3/3页)
济戊戌变法期间被慈禧下令“革职、永不叙用”,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但他还是想真正做点事的。 当初也是李鸿章出面保了一下他,然后安排手下的盛宣怀邀请张元济到了上海南洋公学。 他其实能够做南洋公学的校长,但终究决心下海进入出版这个晚清的“贱业”,确实需要不少勇气。 李谕想起来张元济也是个爱藏书的人,于是又问道:“我会动身前往湖州,受人之托,对皕宋楼略施援手,先生有没有兴趣?” “皕宋楼?”张元济讶道,“没想到你竟然也知道它。” 李谕说:“也是听别人提起,如今有困难,似乎已经被日本人盯上。” 张元济叹了口气,“我曾经两次想登皕宋楼,都被陆家拒绝,没想到现在日本人却来了。” 李谕疑惑道:“陆家为何拒绝先生登楼?” 张元济说:“其实我曾经与陆家上代家主陆心源先生私交甚笃,只是陆心源已经过世近十年,如今再次想去探访,陆家以为我是想买书,心中存了芥蒂。” 李谕说:“日本人如今意图岂不也是图谋陆家藏书?” 张元济无奈道:“或许是他们懂得掩饰,懂得人心吧。” 李谕都想爆粗口了,努力忍住说:“日本人哪有好心!” 张元济说:“日本人当然没有好心,但他们钱包却鼓得很。陆家开出的价款不低,不是寻常人可以承受。” 李谕道:“所以我想我们可以联合起来。” 张元济说:“就怕陆家不愿零散出售,只想一并卖出。” 这还真是难办了。 其实历史上,1907年陆家的陆树藩卖出皕宋楼藏书前,张元济的确出过价。 陆树藩最初索价为50万两,后来减到25万元,最后又减少到10万元,但依然没人有能力接盘。 张元济当时只能拿出来5万元,于是暂从缓议,而且出于爱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情,托人劝告陆树藩,切勿售与日本人,待商务印书馆凑足十万元。 只不过没想到陆树藩等不及,竟然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三菱集团的岩崎家族。 李谕心中知道这批书价值何其高,买到这批书的静嘉堂文库一跃成为了日本汉学重镇。 “多少尝试一下吧。”李谕说。 张元济道:“既然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我无论如何也该再去一趟湖州。” 第一百五十九章 湖州陆家 后世长三角地区交通非常发达,江浙沪包邮的口号不是白说的。 不过在清末民初,没有公路、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高铁,交通靠的主要还是水路。 上海成规模的跨城铁路要到数年后的沪宁铁路,也就是京沪铁路的一部分。 好在江南水系遍布,内河航运一直非常发达。 最典型的就是吴淞江,连接着苏州和上海,只不过流到上海后被叫做了苏州河。 李谕与张元济、李叔同乘坐的是招商局内河航运公司的小轮船。 招商局内河航运公司在苏州、杭州、湖州、嘉兴、常州、无锡、镇江、扬州等都有内河码头,还是比较方便的。 其实就目前情况看,这一带的交通仍然在全国数一数二。 三人坐车小轮船,没几日就到达了湖州。 路上闲来没事,李谕已经写起了生物学的入门讲义。 他还买了几本英文的生物著作,然后凭借记忆开始写。这样虽然难免还会有些疏漏,不过最起码能保证正确性以及通俗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