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1/2页)
    “福晋,你如何说?”    胤禟习惯地看向叶菁菁,胤祯也看向九嫂。    “岱布,前些日子你问我多要的那批粮食就是给漠北的吧。”    “正是。”    “我叫人拒绝你的时候也说明白了,并不是我不想帮你,叶氏商行的船就那么多,就算我从其他商行那儿借船运粮,也达不到你要的数目。”    岱布不慌:“你有解决的办法吧。”    岱布认识这位皇子福晋两三年了,她是什么人,他多少了解一些。不得不说,比她阿玛齐世更精明。    叶菁菁微微一笑:“要想达到你们要的数目,必须跟海军借船才行。”    “如何借?”    “你们写封信,我叫人快马送去京城交给四贝勒,四贝勒进宫找皇上商量借船之事。”    “能成?”    “大概率吧,蒙古对大清如此重要,若有法子,朝廷不会坐视不管。”    衮臣一点犹豫都没有,当场写了信交给叶菁菁,岱布也写了封信陈述草原今年的惨状。    胤禟和胤祯都写了信给四哥。    一共四封信,叶菁菁当着衮臣的面把信交给叶淮,叫他快去快回。    叶淮正要走时,衮臣叫住他。    “贵客有何吩咐?”叶淮问道。    衮臣目光如炬:“你告诉四贝勒,若是他促成此事,我们漠北蒙古,记他的情。”    “贵客之言,我等记下了。”    叶淮一刻都不敢耽搁,十人二十匹马,一路轮换着骑,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京城。    胤禛刚下值回府,见完叶淮等人后,匆忙坐马车进宫。    没有选择骑马,是因为他需要一点空档好好想想,该如何跟皇阿玛提这事儿。    九弟和九弟妹,真是给他送来一份好大的人情!    胤禛到乾清宫殿外求见皇阿玛,他略站了片刻就被传进去了。    “这么着急前来,所为何事?”    “禀皇阿玛,为漠北蒙古冬日缺粮之事。”    康熙突然坐直身子,眼神锐利:“你要向朕禀报漠北蒙古之事?”    胤禛跪下,举起手中四封书信:“漠北蒙古车臣汗部乌默客长子衮臣到海参崴找九弟买粮。”    “梁九功!”    梁九功忙上前取过四贝勒手中的信,送到御前。    康熙手有些重,信纸被翻得哗啦啦作响。    胤禛跪着,一声不吭。    “呵,老九福晋如今越发能耐了,朕只当她跟草原上做点小买卖,她竟然都开始倒卖粮食了。”    半晌,康熙把四封信丢御案上:“老四,你说该如何办?”    “满蒙是一家,且漠北那边已经来人了,儿臣认为,如今咱们既然能帮得上忙,于情于理,该帮。”    “呵,也是,朕要是不应,漠北漠南该埋怨朕了。”    胤禛磕头:“皇阿玛乃天子,您对蒙古各部向来亲近有加,皇阿玛多想了。”    “站起来。”    胤禛犹豫,怀疑自己听错了。    “老四,站起来。”    胤禛这才慢慢站起来。    “头抬起来。”    胤禛抬起头,直视皇阿玛,他头一次看清皇阿玛的脸,威严、苍老、阴沉、疲倦。    “你认为,蒙古是敌是友?”    “现在是友,以后或许可能是敌。”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当前事情若不解决,这个友立刻就会变成敌。这是阳谋。    康熙似笑非笑,他身体往后微微一仰:“梁九功,给海军传朕旨意,借船给蒙古运粮。”    “是。”    胤禛心里微微松了口气,这件事,算是成了。    胤禛原地站了许久,见皇阿玛没说话,他行礼退下。    “胤禛。”    “儿臣在。”    “不要试图越过朕跟蒙古来往。”    “儿臣不敢!”    胤禛心里一凛,九弟那儿,皇阿玛是不是对九弟不满了。    叶菁菁如今不怕康熙对她不满,反正又不是头一回了。再者说,对于康熙这样精于算计的人来说,说不好处有时候也好处,只要你没过线,只要他觉得你还有用。    这次她事先禀报了,做了她该做的,答不答应康熙说了算。好歹是个皇帝,这点承担责任的本事还是有的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