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节  (第2/2页)
来,赵京和叶怀德都不说话了,去自己位置上坐好,没事儿干,把前几日从书库借出来的书看看。    老翰林也坐下,喝了两盏茶,看着桌上的活儿越发不想干了,跟他同屋这三个小年轻都是南书房行走,前途光明啊,得罪不起,不好使唤。    老翰林叹了声气,拿起笔干起活来。    下午,快到下值时,翰林院掌院洪大人进来了。    “张大人,有件事跟你交代一下。”    “掌院大人请说。”    “年大人另有差事安排,《配文韵府》的差事年大人那边就先不管了,赵大人和叶大人最近空闲,先帮着你赶一赶进度吧。”    赵京和叶怀德两人起身领命,张廷玉也低下了头:“我等知道了。”    洪大人鼓励张廷玉三人好好干:“你们三个都是咱们翰林院的青年才俊,又得皇上看中,等你们手上的差事了了,皇上对你们自然会有其他安排。”    交代完,洪大人就走了,老翰林羡慕地看了三个年轻人一眼,低下头继续写自己的文章。    天下人都说,非翰林不入内阁,那些学子都以为考中进士,再进入内阁,日后定会平步青云。    殊不知,像他这样在翰林院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的老翰林,多的是。    时运不济啊,时运不济!    赵京和叶怀德相视一笑,得,也不用想着帮不帮张廷玉了,现在成了他们三人的活儿了。    “张大人,这本韵书你接触的时日最长,差事你来安排吧,我们俩都听你的。”    张廷玉笑道:“咱们同为翰林,又是同品级,我哪有资格安排你们。”    “张大人就别客气了,咱们赶紧把活儿干了是正经。”    “就是,没听掌院大人说吗,我们三个前途无量,手里的活儿干完才会有好差事等着咱们。”赵京语带戏谑。    三人都笑了。    闲话几句,张廷玉给两人分好活儿,差不多就到散衙的时辰了。反正差事也不急在这一会儿,大家就先回了。    三人有说有笑地出衙门,张廷玉跟两人告别,上马车后脸上的笑容一下沉下来。    年羹尧暗中到底在忙什么事?他日日在皇上跟前,竟然不知朝廷内又有何大事。    “去九皇子府。”    “是。”    车夫赶着马车往九皇子府去,还没到狮子胡同张廷玉叫车夫回去,不去九皇子府了。    张家的马车从外观看平平无奇,但九皇子府的侍卫一眼就能认出来。    叶菁菁抱着女儿在后花园里转悠呢,听身边人来报,张廷玉的马车走到胡同口突然又回去了。    张廷玉赶来九皇子府,肯定有什么事想跟他们说,突然回去,恐怕是考虑到康熙对汉臣结党的忌惮。    如今没有正当理由,张廷玉都不好上门了。    张廷玉不来,叶菁菁可以去,叶菁菁把敏心叫来,小声交代了她几句,叶敏心点点头,她等到天黑后,避开巡防的衙役进了张家。    第二日天快亮,敏心去外城绕了一圈,等到中午的时候才从城外回九皇子府。    “张廷玉问年羹尧的事?”    “是,张大人说皇上最近好似给年羹尧派了差事,还十分神秘,打听也打听不出来。”    “你告诉他了?”    敏心点头,她知道云南走私鸦片贩卖私盐的事,也知道皇上选了年羹尧年后领兵去云南。    叶菁菁喝了口茶,没想到,这次康熙保密还挺严格,张廷玉身为南书房行走都不知道这事儿。    还有陈廷敬那边,陈廷敬是内阁首辅,这事儿他肯定知道,但他嘴严,皇上没开口,他一个字都没往外透。    果然,海军之事在康熙心里还真过不去了,陈廷敬身为内阁首辅,竟然小心到如此地步。    陈廷敬如今不仅在办差时处处小心,还有意把内阁首辅的差事一点点分交给其他内阁大臣。    所有的内阁大臣中,马齐,这段日子最受陈廷敬看重。    外奏院送来北疆乌里雅苏台送来军事奏折,陈廷敬没有沾手,叫送折子的人把折子放到隔壁马齐大人桌上。    “陈大人,乌里雅苏台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折子,必须尽快呈交给皇上。”    陈廷敬说了句知道了。    半刻钟后,刚去户部衙门办完事的马齐刚回来,陈廷敬就交代他,赶紧把折子送去乾清宫。    马齐犹豫了一瞬,点了点头,捧着折子去乾清宫。    康熙看到折子上的红戳,连忙打开折子,看完后得知只是一场小冲突,他才松了口气,快速批复后交给梁九功,叫他给兵部送去,尽快送回乌里雅苏台。    事情办完了,马齐往后退,却被康熙叫住。    “朕听说,这几日户部、工部的折子都是经你的手?”    “回禀皇上,正是,陈大人近日身子不舒坦,一日三顿用药,就把手中差事分给臣等。”    康熙轻哼:“差事都分给你们了,他这个内阁首辅做什么,每日只清点书册?干些翰林的活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