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0章  (第2/2页)
    县衙胃口太大。    常知县赈灾,不出人不出钱,也不出力。白捡政绩还想挨夸,吃相难看。跟他合作,营生迟早易主。    找百姓合作又太散,不确定他们会不会留在丰州。    再者,天降横财,更显心虚。    宋明晖还有个门路,可以挂卫所的名头。    丰州有小江南之称,每逢征战、演习,都会加赋税,商税更重,以充军饷。    江家根基在这里,江承海自闯荡江湖以来,去哪儿都打点,熟人密布。    宋明晖虽居内宅,也有人脉。    两头打点,不至于连银子都送不出去。    挂上卫所的名号,先把眼前难关过了再说。    铁打的卫所流水的兵。    跟给县衙比起来,只是易主的时间不同罢了。    谢星珩支持跟百姓合作。    “只要百姓向着我们,这件事就十拿九稳。理由很好说,我是枫江县人,与他们是乡亲。此番遭灾,乡里乡亲更应互帮互助。一时的活计能让他们挣到安家费,长久的活计才能让他们养家糊口。    “晒酱可以练练,榨油养鸡可以先动起来。地方大,养殖散着来,那就跟农户家养的鸡没两样,先把榨油的油料内循环,这样即使初期出油率不高,拿来喂鸡也不亏,吃不完就再养些猪。    “这厂子是给我们家盖的,也是给他们盖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厂里的一份子。”    谢星珩记得,早期民营工厂,甚至有工人的股份。    他们不是给老板干活,他们自己就是老板。    还有很多连锁店经营,为了留住骨干员工,也为了稳定性,同样会有“股份诱惑”。    有的是达到条件,直接签合同。比例不多。    有的是入资,比例有区间,看金额决定。    跟枫江百姓,不能用入资。    那就把股份稀释,每家能得一点。    股份制对他们来说太难懂,直接定奖金制度、年节双薪制度。    让他们知道达成什么条件,可以拿多少钱。    用他们通俗易懂的话,就是不种地了,找了个活干,拿月钱的。    初期要日结、周结,给人安全感。    最好学学改革开放时期的工厂,一个萝卜一个坑。    各家岗位可以“流传”,搞成铁饭碗。    这也是为自己干活。    场地名义上还是江家的,可主要工作人员是枫江百姓。    现在的人都有一个观点:能叫亲戚,就不叫外人。    江家有亲族,却愿意给机会他们,那这个场子就是给他们盖的。    姜楚英听得发愣,看看儿子,又看看谢星珩,不知道枫江县的书院都教些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