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初唐峥嵘 第100节  (第3/3页)
说不定明日黎阳仓就打出刘字大旗了!    崔贤首被气得脸色铁青,卫洲是四战之地,自己难不成还硬着脖子不降?    马周这张嘴啊,本就有点毒,这一个多月和凌敬相互切磋明显又长进了不少,“三国吕奉先堪称三姓家奴,今日清河崔氏子弟先后投六家……”    “马宾王!”双目赤红的崔贤首拔出腰间长剑。    马周有条不紊的拔出长刀,“今日你再无仆役相助!”    程名振懒得搭理,齐善行使了个眼色过去,十几个亲卫赶紧上来拦在中间。    前方有斥候回报,一员偏将趋马急奔而来,脸色神色算不上惊惶,但也说不上稳重。    很快,马周就得知了消息。    刘黑闼率部攻馆陶不果,今日绕过馆陶南下,一个时辰攻破元城,纵兵大掠,杀人盈野,元城几乎鸡犬不留。    “屠城……”齐善行愕然张大了嘴。    大家都是本地人,你刘黑闼居然纵兵屠城,祸害乡梓……魏洲和贝洲、洛洲都是接壤的。    齐善行第一反应是,刘黑闼这是自乱阵脚,出了昏招……就算在今年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席卷整个河北,明年刘黑闼也必败无疑。    屠城不稀奇,在老家屠城……什么样的人干得出这种事?    马周迟疑道:“敌军在馆陶城外连吃两场败战……或许是刘黑闼欲振士气?”    齐善行皱眉道:“名振兄如何看?”    程名振思索片刻后摇头道:“多派斥候渡江打探,守住两处桥梁,暂不过江。”    马周听到此处,脱口而出,“敌军必攻魏县!”    齐善行和程名振都点头赞同,一方面在于魏县是魏洲首府所在,另一方面在于魏县必然存储了大量粮草。    河北粮草存储地点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政治因素,比如洛洲、刑洲,另一个是地理、运输因素,比如黎阳、武城、永济、馆陶、魏县等地。    这些城池都是建立在永济渠边上的,他们都曾经是隋炀帝发兵攻打高句丽时,大量粮草存储的地点。    这也是为什么刘十善在贝洲能筹集大量粮草的原因,有永济渠啊,但可惜被李善、苏定方一把火全都烧了。    永济渠边的这些城池,武城已经无粮,永济城小,馆陶难克,如果刘黑闼真的军中缺粮草,那么他一定会攻打魏县。    而魏县就在齐善行、程名振的视线之内,面前的永济渠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方方向流淌,规模并不大的魏县就在江对岸。    已经能隐隐看见冬日里黄尘漫天,显然有大队骑兵而来,程名振虽恨不得立即将刘黑闼千刀万剐,但却沉得住气,挥手喝道:“守住两处桥梁,沿江布阵,打出旗号,余者后退五里,安营扎寨。”    马周点头在心里赞许,贸贸然过河乃是浪战,一个不好就要吃败战,毕竟敌军刚破元城,而且屠城提振士气,正是如狼似虎之时。    守住桥梁,在江对岸布阵,打出旗号,刘黑闼所部必然警惕,不会贸贸然全力攻打魏县。    程名振此举看似轻描淡写,但一箭双雕。    接下去的战局果然如此,数以千计的敌军一股股的从各个方向出现,将江边的魏县围的严严实实。    没有哪怕一次的试探,敌军猛攻魏县,城上城下均为立尸之所,一片尸山血海,但让人意外的是,一个时辰之后,敌军迫不得已收兵立营,魏县安好无恙。    江这边有大量的士卒手舞长枪,高声吆喝,与魏县城头的唐军呼和往来。    为什么敌军没能攻破魏县,一方面在于敌军不能全力施展,他们需要警惕江对岸的齐善行、程名振两支唐军,需要封锁两座桥梁,还需要分兵提防唐军突然搭建桥梁渡江。    另一方面……齐善行冷笑道:“河北山东,历战事已有百多年,刘黑闼如此屠城,只会使诸城死守不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