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0章  (第1/2页)
    虽然他不打算让杨彪一直担任太尉,对杨彪本人却充满尊敬。    朝会结束之后,刘协留下杨彪。    杨彪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请辞的理由。    他越来越确定,自己并不是担任太尉的合适人选。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军功,无法让军中将士发自内心的支持。    关中兵力不少,但统属不一,既有之前的南军、北军,也有马腾、韩遂的旧部,还有李傕、郭汜的旧部组成的屯田兵。这些人之间都有矛盾,甚至有旧仇,虽然不至于互相争斗,私下里的较量却也不少。    如今天下初定,天子暂驻长安,理应对关中驻军进行整顿,将他们打散、重组,尽可能的消除原有的隔阂,掌握在朝廷手中。    他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但贾诩有。    大汉能够中兴,贾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主持讲武堂,培养出的弟子遍布军中,教化诸军,居功至伟。他本人谦让,但朝廷不能辜负他,理应尊宠,三公之位实至名归。    甚至可以说,眼下只有他,有足够的资历担任太尉。    听了杨彪的解释,刘协明知杨彪有未尽之意,却还是接受了杨彪的请辞。但他没有让杨彪闲着,随即转杨彪为司徒。    司徒赵温滞留益州,迟迟未归,无法履行司空的职责,由杨彪出任司徒,可以担起这部分责任来。    杨彪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尉,却是一个合格的司徒。    至于赵温,等他回来,再授他职就是了。    比如一直空缺的执金吾。    反正对这些老臣来说,三公九卿也是轮着转,没什么能上不能下的说法。    当然,最重要的一项调整是将士孙瑞和北军调回长安。    这个建议,留给新任太尉贾诩去提。    ——    陆议站在昆明池边,看着巍峨的讲武堂,眯起了眼睛。    他的从叔陆俊站在一旁,用肩膀拱了拱他。“动心么?”    陆议转头看了陆俊一眼。“阿叔为何这么说?”    陆俊笑了一声。“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是由建筑规模推想诸堂的作用,大致不会错。讲武堂独立于此,又建于阿房宫旧址之上,将来必是诸堂之首。”    他抬起手,掩着唇,轻咳了两声。“天子有志征伐四方,将来能封侯拜将的当以讲武堂为主。吴郡陆氏想更进一步,进讲武堂是最好的选择。我身体不好,阿绩、阿尚又体弱,从军的可能性都不大。也只有你能当此重任。且天子向来知人,他看中你,也说明你有这样的潜力。”    陆议想了好一会儿,一声轻叹。“阿叔这么说,我承受不起啊。”    陆俊拍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