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月应照我 第71节  (第2/2页)
不错,又闲的要命,靠近了那少年,能感觉到他身上那种孤寂的清冷。她主动靠近了少年,抬手折了一根柳树,在食指上缠饶了几圈,用手帕一拂,竟顺藤长出艳红色的小花。    那是市井里寻常浪荡子用来博小女孩欢心的把戏。    简单,也不怎么走心。    尚是少年,没什么见识的小皇帝眼睛都亮了。    他开始跟着芙蕖一起玩,问东问西。    芙蕖便坏心眼的糊弄她。    他问她叫什么名字。    她不正面回答,只是一指池塘里已经败落的红莲,让他随便叫。    小皇帝的出现对于她而言,只是个意外,压根不值得往心上去。等到南秦的一切准备妥当,可以动身的时候,芙蕖在一个凌晨,悄然乘车离开了别院,来去无声。    芙蕖临走前并没有刻意找谁告别。    那个院子里的女孩都一样,说不清什么时候就消失了,或者又莫名其妙的出现。    芙蕖和她们也没养出多少亲密的感情。    那回一走,都快到城门口了,芙蕖的车被人逼停了。    探头一看,竟然是小皇帝一路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    可芙蕖连一句软和的话都没留给他。    即使那时少年脸上的诚挚都是干净纯粹的,芙蕖骗起人来也没有丝毫的负罪感。    他问她还会不会回到扬州别院。    芙蕖说后会有期,一定会回。    然而,那次一别,她至今再也没回过扬州。    第62章    那竟然是皇上。    皇上为何会出现在谢慈的扬州别苑?    一晃多年,皇上因何又对她念念不忘?    芙蕖首先怀疑的绝不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糊涂情爱。    而是——“他想算计我什么?”    就在刚刚,亲眼见了皇上与赵德喜对谢慈的试探,她对这个皇宫半点好印象也没有。    谢太妃离宫的那几年,在扬州别院发生的时期,对皇宫里的人来说,是个谜。    皇上和赵德喜一定很想知道,那个孩子身上的蛊毒到底是怎么解的。    芙蕖与之他们相反,她想知道的是,当年谢太妃儿子身上蛊毒,是如何被种下的。    她回到朝晖殿,抓起那身件红的宫袍,换上这一身,她便藏了女儿身,以宫中内监的身份行走。宫里除了皇上之外,没有第二个主子,顶上有赵德喜照护,算不上委屈。    芙蕖将一头乌发全收进了发冠中,活脱脱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倌。    她扮好模样,一开朝晖殿的大门,外面几个和她同样打扮的小太监立马围上来,一口一个“小大人”的恭维着。    芙蕖嚼着“小大人”这个称呼,觉得有趣的很,仔细打量,这批小太监还有几分眼熟,芙蕖见过一眼的人便不会再忘,有几位正是当年跟着赵德喜奔赴北境的刀棍好手。    芙蕖招呼过一个人,拉着他的手,也叫了一声“小大人”道,“我问你,你可知当年那位南秦美人住的宫殿在何处?”    *    谢慈离宫的时候,正赶上宫门大开,诸臣上朝。    宫道上,各大人噤声规矩行走,谢慈不避人,一匹快马,驰骋于宫道上。    各位大人停下脚步,怔怔的目送他出了宫门,面面相觑——“谢大人回来了?什么时候回的?马上朝会了他这是要去哪儿啊?”    ……    在京中人的印象中,谢慈好长一段时间没如此嚣张的纵马过市了,一时之间都新奇的停下了脚步看热闹。    谢慈从宫中出来一人未带,经过华阳大街,一声清脆的口哨冲破了晨雾,谢府的角门里跟出了几匹马,不远不近地跟了上来。    谢慈勒马在华阳街的最末。    面前紧闭的府邸大门上,挂着遒劲的“苏府”二字。    身后跟着的人三三两两追上,其中一人递上谢慈的刀,谢慈抽刀出鞘,阴恻吩咐:“叩门。”    苏府的大门轰然倒塌。    苏戎桂上朝不在家中,家中的女眷仍在休憩中。    苏戎桂是文臣,家中虽有护院,但都是软拳脚,一碰上谢慈的人,不待动手就软了。    苏夫人住在前院里,最先受到惊扰,捂着心口,慌忙出门查探情况。    谢府的人拎着刀将人堵在了门里,冷硬道:“我家大人无意难为夫人,请您稍安。”    苏夫人一件这架势,哪里能安得下心,家主不在,一时又无可奈何,手忙脚乱地推着丫鬟出门:“老三呢,快去找找老三在哪……”    丫鬟何曾见过这种场面,早吓破了胆子,主子吩咐什么就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