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83节  (第2/2页)
   想深夜在贡院围墙外说话,锦毛鼠就会过去咬人。    而且黑灯瞎火下,连被什么东西咬了都不知道。    但要是这人发出痛呼声,肯定会被护卫在贡院内外的绣衣卫,闻声赶过来查看。    所以,石仲魁在会试之前做的那些算计,此时还是很有效果的。    ……    安静的批卷房里,忽然传来一声惊呼声,“好诗,好诗。”    众主副考官抬头看过来,就见出声的副考官高声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以竹石自寓,风骨极佳,当为今科会试诗词第一。”    其他人一听,心里也觉得这诗极好的同时,瞬间就想到了石中魁。    但这诗其实是锦毛鼠说给一个叫范道的举人写的。    而且这家伙的策论和他的性格一样,不仅激进,还有些不切实际。    否则石仲魁也不敢选他当替死鬼。    而且范道再怎么说也是一路考上来,甚至举人那一关就考了9年,性格再偏激,不会、也不敢在会试策论上犯忌讳。    部分考官脸上笑呵呵,心里却冰冷了起来。    不用说,这些人肯定是带着任务的。    甚至主考官也暗自叹息一声。    按说自己是皇帝亲自选出来的会试主考,在不影响自己的前程,还有心中道义的前提下。    石中魁要是考的确实好,选他做会元也无不可。    不说稻田养鱼,算是为天下士绅,多了一条从农田上增加财富的路子。    石中魁本身也因为连中四元,加上几首诗,已经算是名传南北的大才子了。    既然文章确实好,士林也没法指责自己这个主考。    可惜谁让自己老家的长辈,还有亲儿子侵占他人田亩,甚至打死人的事情被人抓到了把柄。    不按照对方说的做,自己的名声全毁了不说。    亲儿子即便不用坐牢,今后想考科举就难了。    不过,主考官心里虽然有这么多顾忌。    却也不能真的无视极好的文章和诗词。    毕竟有了这《竹石》,要是文章也不错。    那不取石仲魁的话,不是摆明了告诉外界和皇帝,自己在舞弊和是叛徒了嘛?    到时候威胁自己的人,还有王法没弄死自己,皇帝也绝不会放过自己。    皇帝只需要派绣衣卫查一查,老家长辈和大儿子的事照样会被查出来,那就是全家都得流放的结局。    只要打破了石中魁连中六元的路,也算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那些人的要求。    到那时大不了称病辞官归家,再做其他打算。    随后几天,一份份被副考官们确定为优等的卷子被选了出来后。    有人认定那首《竹石》就是石仲魁写的,所以要选那位范道做今科会元。    但也有人拿范道的策论过于激进和不切实际,满纸都是空谈为由,而不同意。    还拿出一篇写的那叫一个花团锦绣的文章来做对比。    而这片文章,不用说肯定是石仲魁写的。    之前去文昌帝君庙,付出了那么多,回报可不小。    除了和天庭的星君拉近了关系外,会试时即便再三忍受着毒气的轰炸,但文章还是写的极好。    更别说他之前就提前知道了出题的大致范围。    事先准备了好几天。    这下想选石仲魁的副主考官们,仔细读了几遍,一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当年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被皇帝点为状元都不为过。    最后只能用这篇文章在诗词上面,只能算不错来反对。    但这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不管是前朝还是大周,乡试和会试一向更重策论。    甚至在场进士出身,而且还基本上都是二甲头十几名进士出身的主副考官心里都明白,真做官后,诗词确实是小道。    靠着诗词在朝廷里做官的人,说的好听一点叫词臣。    难听点的话,会被大部分同僚说成是媚上。    但不管是好听还是难听,这种人一旦得到皇帝的喜欢,升官会很快。    可反过来说,嫉妒他的官员也更多。    所以官场上从前朝、甚至南宋开始,进士科策论的比重大于诗词。    以至于后来的考官们,慢慢形成了尽量不选最擅诗词者为会元的潜规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