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6章  (第2/2页)
,她才接受了半瓶麦乳精。    已经三岁的黄小虎,吃着大白兔奶糖,眼睛都眯在了一起。    他大姐摸了摸他的脑瓜子,然后让三个小家伙先出去。    看到大姐拿出来十五元钱,黄招娣觉得莫名其妙,“老二,这是我在周大哥家领的工资,总共十五元,这笔钱,我们今天拿去还给隔壁村的秦大爷吧。”    去年秋天,建造泥砖房的时候,她们家向隔壁秦家庄的秦建国大爷,借了15元钱。    老是欠别人的钱,念头不通达!    现在有钱了,就第一时间还了,心里才能舒服平静下来。    “那大姐,我们现在就去还钱吧。”    两姐妹去了一趟秦家庄,终于是把钱还掉了。    一身轻松!    等几天后,周济民从秦建国手里接过这15元,心头复杂不已。    转了一圈,这钱又回来了。    差不多,等于黄小花白在他家干了三个月的活。    城外,今天出来游玩的人可不少。    老三举着照相机,给大家拍照。    照相机是去年周济民去南边小岛买回来的。    平时也就节假日或者生日等,才会偶尔拿出来用一用,更多时候都是放家里堆灰。    这年代的黑白照片,或者说胶卷照片,其实很多人一辈子都舍不得拍一次。    大多数可能是结婚的时候,才有可能拍个照。    然鹅,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连照相机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这种情况,只有到千禧年之后,才会有所好转。    茄子!    咔嚓一下,一家人的全家福就拍了下来。    来附近游玩的人也不少,所以找人帮忙拍照,问题不大。    谢过对方之后,周济民接过相机,便又悄悄拿着手机,借着其他阻挡物,远远地给大家录了一小段视频。    讲真的,智能手机确实厉害,等过几年再看,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但胶卷照片嘛,没几年就会变样。    当初,周济民还喜欢看初中、高中等毕业照,工作十多年后,再拿出月饼铁盒,里面的照片已经完全大变样了。    这玩意儿,真没办法很好储存啊。    或许是他存放的方式不对。    可在农村老家,谁不是用月饼盒呢?    要知道,那个时候,课本知识可是有提到过。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政治课,讲的是从众消费心理等这部分内容时。    提到一个在丑国提前消费买房,享受了一辈子的房子,临老时终于还清了房贷。    另一位则是内地一位老人,快到死的时候才存够钱买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