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六章 针对  (第3/7页)
有这么恐怖的情况出现。    可是加盟店消耗的衣服,总归是要补充的。    补充的量不会太多,可制衣厂必须准备好。    不提前做好准备,到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堆的问题。    “我现在就把工人叫回来,继续两班倒。”吕俊明说。    张鹤鸣点了点头,“等货款回来后,第一时间给工人发工资。”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增强工人们对制衣厂的信心。    吕俊明点了点头,就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工人们加班加点没有问题,可是现在原材料有些不够了。”    听到这个问题,张鹤鸣眉头微微一皱。    制衣厂所有的原材料,都是由棉纺厂提供。    之前棉纺厂有一大堆的存布,根本就不用为原材料担心。    现在的话,棉纺厂的布已经没有多少了。    按照制衣厂现在的产量,棉纺厂的原材料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了。    张鹤鸣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的话产量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现在张鹤鸣的手上,流动资金大概还有几万块钱。    用这几万块钱去买原材料,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加盟店的货量足够了,张鹤鸣就可以把目光放在其他的订单上了。    庄良才他们在外面这么长的时间,手上还是有不少订单的。    对于这些订单,张鹤鸣之前就交代过庄良才,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    庄良才同样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那些经销商。    合水周边的经销商有点不高兴,最后只能答应下来没有办法。    谁叫鹤曼的衣服,现在在合水周边卖得这么好。    至于沿海城市,庄良才的处理办法就很简单了,    他们给这些经销商一些样品,让他们先试卖一下。    现在鹤曼在沿海城市,还没有什么名气。    就算庄良才他们有足够的服装,沿海城市的经销商都不一定会要。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先让鹤曼在当地打响名气。    有了名气之后,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张鹤鸣现在可以把合水周边的订单交付完,这样就能有一笔钱了。    有了这一笔钱,之前在瞿宏明那里赊的账就可以清掉了。    第一次合作顺利后,张鹤鸣再赊点原材料就会简单很多。    张鹤鸣找来庄良才,直接跟他说了这件事情。    庄良才说:“张哥,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只要有货,我们立马就能出发。”    “你看看有哪些订单能够交付,直接把货运过去。”张鹤鸣说。    庄良才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叫来司机装完货就出发了。    关于鹤曼的传说,此时还在继续。    十几个加盟店的开业,引起了不少地方媒体的关注。    此时华夏的服装市场,可以说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候。    现在突然冒出了一个新品牌,自然有很多人关注。    尤其是合水的媒体,对这件事情是大事报道。    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鹤曼是合水当地的牌子。    当地的牌子能够走出合水,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新闻了。    此时远在南河的冯永歌,这些天可没少听鹤曼这两个字。    作为工商局的局长,冯永歌对这件事情本来就敏感。    现在这件事情还跟张鹤鸣有关,冯永歌就更加关注了。    冯永歌是在上一个月来南河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他之前还在想,张鹤鸣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没想到转眼之间,张鹤鸣就给了这么大一个惊喜。    鹤曼才开业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了分店。    这些分店在南河的生意,相当的不错。    这对于冯永歌来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张鹤鸣的能力非常的恐怖。    甚至于比冯永歌想的,还要更加的夸张。    之前冯永歌认为鹤曼这个品牌,起码要在合水再发展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有这么长时间的积累,鹤曼才能走出合水。    没想到在张鹤鸣的操作下,这个时间节点提早了这么多。    想到这里,冯永歌便直接拨通了合水工商局的电话,    他想知道,现在张鹤鸣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经过这一通电话之后,冯永歌就更加惊讶了。    没想到张鹤鸣,现在已经把制衣厂买下了。    这么一种发展速度,是冯永歌之前完全不敢想的。    放下电话后,冯永歌喃喃道:“张鹤鸣,你给我的惊喜可真够大的呀!”    想到这里,冯永歌拿起电话拨通了张鹤鸣的号码。    没过多久,电话对面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