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_第7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51节 (第3/3页)



    “哎,老哥你定巴蜀、平云南、灭北元,功劳已经比肩大将军了,现在就看你能不能像大将军抚平幽燕那样,把大宁之地彻底变成明土,内附各部彻底化为国人了。”

    “很不容易啊。”傅友德神情严峻道:“以大将军之能,尚且用了近二十年才将北平彻底归化,末将愚鲁,怕是二十年也未必能成功。”

    “肯定可以的。”朱桢信心满满道:“我岳父那时要归化的,可是元朝都城所在,而且彼时元顺帝尚在,北元势力强大,胡人自然难以归心。”

    顿一下他接着道:“现在的情况可比那时候强太多。北元已经亡了,所有的反抗势力也被扑灭了。蒙古人正处于最老实的阶段,只要你能恩威并施,善加笼络,不愁他们不归心。”

    “好吧,那末将就试试看。”傅友德思考良久,终于还是点头道:“不过王爷赶鸭子上架,总不能这么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我,怎么也得给一篇章程,好让末将心里有谱吧?”

    “放心,我会管到底的,哪怕咱们将来天各一方了,你有什么事都可以随时找我,本王能帮的一定帮,帮不上的也会给你出谋划策的。”朱桢沉声应道。

    “好,王爷这么说,末将心里就不太慌了。”傅友德松口气道:“那就烦请王爷先教我,眼下该怎么做吧。”

    “哈哈,你这个老傅,真是石头缝里都得挤出油来。”朱桢苦笑一声道:“其实本王在云南怎么干的,你都看到了,搬到大宁这边也大差不差。”

    “王爷在云南治卫所、驯土官、屡平乱、多修路、广屯田、修水利、兴文教……哦对了,还鼓励汉蛮通婚。”傅友德便板着指头数算道。

    “哈哈哈,老傅有心了,能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来。”朱桢笑着赞许一声,又补充道:“不过还漏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振兴贸易。”

    “对对对,还有振兴贸易。”傅友德忙点头道:“王爷恢复茶马古道,扩大井盐和铜矿的生产销售,让云南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有了钱才好当家啊。”

    “没错,”朱桢颔首道:“但鼓励贸易不只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加强云南与内地的联系,让云南各族在经济层面上融入大明。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基础牢固了,上层的政权才会牢固。”

    “明白。”傅友德忙谨记道:“开边互市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这么说。”朱桢笑笑,略略提高声调道:“不过我得提醒你,也不能全盘照搬。大宁和云南的情况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生搬硬套肯定会水土不服的。”

    “比如说呢?”傅友德是能多问一句算一句。

    “比如说,云南最核心的政策是屯田,甭管军屯民屯还是商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尽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朱桢便举例道:“但大宁虽然幅员辽阔,可能屯田的地方只有庆州以南,和沿河的部分区域,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并不适合耕作。”

    “是。”傅友德深以为然道:“确实不具备大规模屯田的条件。”

    “所以除了在南部和沿河地区外,大宁不宜盲目屯田。”朱桢沉声道:“但无所谓,因为屯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第一三五三章 不是不可以

    “王爷刚才说,屯田的目的是,让更可能多的汉人在云南落地生根,那么还能有什么手段,能让汉人在大宁落地生根呢?”傅友德请教道。

    “老傅,我汉人可不只是会种地的。”朱桢笑道:“只要能赚钱,能过上安生日子,我汉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好。”

    顿一下,他沉声道:“我说大宁比云南条件好,可不是忽悠你,这里虽然也是塞外,但燕山山脉可没法跟西南的十万大山相比。”

    “是。”傅友德赞同道:“如果说燕山是一面墙,十万大山就是……无数堵墙,从内地到大宁,可比到云南容易多了。”

    “所以嘛,让大宁和内地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也要容易许多。”朱桢笑道:“而且草原的牛羊,和内地的物产,对对方来说都是刚需,本身就具备形成紧密联系的所有条件,之前只不过被人为的分开了。”

    “所以末将要做的,是让双方重新建立这种联系?”傅友德问道。

    “对。”朱桢沉声道:“这中间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然会有商人从内地招人过来。”

    “良好的条件包括什么呢?”傅友德追问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