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8节 (第2/3页)
海滇王的封号因为过于独特,各方面待遇跟兄弟们差别也不多,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一些促狭的文官私底下说,亲王两个字,郡王三个字,楚海滇王四个字,可见其地位还在郡王之下,其实就是个小王吧。 现在,朱桢有了三个儿子之后,他的楚海滇王之位,终于体现出了真正的价值——三亲王真的是等于三个亲王,而且还能分成三份传给三个儿子,三个都是亲王! 真是生生羡煞旁人…… 朱桢也很高兴,不然将来王位到底传给哪个儿子,指定有的他头疼。这下老爹直接给定好了,多省心。 所以他承老爹这个情,自然也就老老实实准备启程北上了。 …… 朱桢启程前一天,朱元璋让太子带老十一老十二来见自己。 “儿臣拜见父皇。”两个年轻的声音在阶下响起,朱元璋从文牍中抬起头来,看着自己这两个儿子。 老十一朱椿,生于洪武四年三月,生母郭惠妃,乃滁阳王郭子兴之女。 老十二朱柏,生于洪武四年九月,生母胡充妃,乃临川侯胡美之女。 两个小子同于洪武十一年被封为亲王,朱椿封蜀王,朱柏封湘王。今年都是十五岁,虽然还稚气未脱,但身量已经张开,有了大人模样。 生的高高大大,眉目英朗的是老十二,老十一个子不高,人也斯斯文文的,跟老十二站在一起,倒像是个弟弟。 “真快啊,一转眼你们也长大了,要成人了……”朱元璋欣慰的笑了,儿子多了就这个好处,练废了一批还有一批。 “也要像你们哥哥那样,开始为就藩进行历练了。” “是,父皇。”两人沉声应道,年轻的脸上藏不住的兴奋。 “……”说完朱元璋停顿了好长时间,才叹了一声道:“咱本来呢,觉得自己很擅长教儿子,毕竟你们大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各个都是好样的。” “中间虽然出了老二这个混账,但也不影响咱的信心,这教儿子跟教学生一样,哪能个个成器?一个半个没教好也不打紧。” 说着他郁闷的直叹气道:“可是老七老八老十又全他娘的废球了,弄的咱现在也没谱了。不知咱的法子不灵光了,还是你们这些小儿子想法跟哥哥们不一样了?” “……”这种话题俩小子哪敢插话,只能乖乖的听着。 “咱思来想去,多半是后者。”朱元璋强大的自信心岂能被这些小事磨灭?果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所以咱跟你们大哥一合计,决定把你们俩交给你们六哥来带,他年纪终究跟你们近一些,也是在宫里长大的。应该更知道你们想什么。” “好哎!”哥俩忍不住欢呼起来,显然十分满意父皇的安排。 第一一六一章 学习六哥好榜样 “怎么了,觉得不用受咱管束了,很开心是吗?”朱元璋板下脸道。 “不不,儿臣不是这个意思。”老十二赶忙解释道:“我跟十一哥只是特别佩服六哥,没有丝毫不敬父皇的意思。” “是。”朱椿也点点头,稳重道:“不能得父皇和大哥亲自教诲,跟着六哥再好不过。” “哼,这还像话……”朱元璋这才不再吃老六的飞醋,问道:“你们佩服他什么呀?” “六哥虽然只比我们大七岁,可他已经立了那么多功劳,干了那么多大事,都当上三亲王了!”老十二满脸佩服道:“听说六哥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独当一面了。我们十二岁的时候还没出过宫呢。” “是啊。”老十一点头附和。 “十年前?他就独当一面?”朱元璋都懵球了,问太子道:“十年前老六干了啥?” “十年前是洪武八年,他跟哥哥们回凤阳历练。”朱标小声提醒父皇道。 “那他不就是回去放牛,要饭吗?”朱元璋也小声道。 “应该是说他组的那个戏班子吧,当时他是班主,可能这就是独当一面了。”太子猜测道。 “哦,这家伙真能吹啊……”朱元璋撇撇嘴,下意识又要损老六一顿,太子咳嗽一声,示意他可不能破坏老六在弟弟们心里的形象。 他只好收起骂骂咧咧,罕见的对老六正面评价道:“确实啊,他虽然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却是所有亲王里功劳最大的一个。不然怎么就他封了三亲王呢?” “这些年来他替咱着实出了大力——苏州市面萧条导致民变,是他去平定的。在他手里苏州不仅重新恢复了繁荣,还成了大明最富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