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6节 (第2/3页)
多了。”朱元璋闻言竟高兴的笑了。“本来还寻思着,怎么跟你说说这事儿。既然你意识到了,咱就不用操心了。” “上朝去了。”说着他如释重负的伸个懒腰,然后顺势在她腮边亲了一口。然后在挨揍之前,逃下车去了。 …… 于是,沸沸扬扬的洪武十八年科举舞弊案,就这样迎来了大结局。 该科的主考官朱善、礼部尚书赵瑁被剥皮揎草,分别悬挂在贡院和礼部衙门口,以警后人。 至于其他几名主犯,刘三吾、董伦、张溥则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另外十八名同考官,还有参与作弊的礼部官员八人,以及彭奎、姚川、高成等十五名扩散考题的应试举人,则处以斩首。 此外就没有再杀人了。其余涉案官员和举子,只是统统流放云南而已。 这个结果很是出乎朝野的意外,不是觉得朱老板杀人太多,而是没想到这才杀了这么几个人。这跟朱老板喜欢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脾气不符啊。 言官们本来还打算上书营救被捕的官员和举子,说他们大部分都是无辜的,皇上不要株连太甚云云。这下直接给整没词了…… 甚至他们唯一觉得处罚过重的,就是涉案的潭王殿下也被废为庶人。在百官看来,潭王只是同情文官而已,又没主动做什么,处罚没必要这么重,罚个一年俸禄,然后闭门读书半年也就足够了。 皇上如此‘严以律己、宽以律人’,群臣自然无话可说了。 同日,朱元璋还宣布,十天后重新大比,这次由太子组织出题,自己亲自监督阅卷。 上谕中还提到,为了减轻考生负担,这次重考不再分会试殿试,而是合二为一,只考一场。而且这次算学就不考了,直接采用殿试那日的成绩。 消息公布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考生们早就料到这次要重考了,所以这阵子一直都在抓紧时间备考呢。 …… 转眼就到了十天后的六月初六,贡院大门再次敞开,数千名举子和大学生背着考箱提着考篮,熙熙攘攘进入贡院,接受搜身,然后入龙门、进考场、领考题、进号舍,把东西放好,便开始审题答题。 一切都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看上去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少了那四五百举子,完全没影响。 而且也不知道是一回生二回熟的缘故,还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原因,这次考试从头到尾丝滑无比,一点乱子都没出。 考试之后,又过了两天,礼部南墙再次张出榜单。 这次一眼望去,皇榜上尽是国子大学的大学生。 最后一统计,本科共录取进士一千人,其中八百八十名大学生,余下的一百二十人中,南方举子七十二人,北方举子四十八人,正好是六比四。 虽然北方举子的录取人数依然是最少的,但他们依然很高兴,首先这是开国以来历次科举中,他们跟南方举子差距最小的一回。 再者,国子大学的大学生里头,北方人比南方人还要多。 这说明他们北方人就是不比南方人差,彻底推翻了之前普遍认为的北方人就是不如南方人的谬论。 而且这次还终于实现了分科取士,皇榜上的名单也是分为五组—— 其中律学进士四百二十人,第一名黄观。 户学进士两百一十二人,第一名夏原吉。 工学进士九十二人,第一名胡俨。 礼学进士一百七十八人,第一名蹇义。 科学进士九十八人,第一名刘祥。 刘祥也是国子大学的毕业生,所以本次科举的五魁首,依然都出自国子大学。 至此,洪武十二年的科举改革,终于在整整六年之后得以真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