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修书翰林  (第2/2页)
如此,五年前,杨清源初入翰林院时,曾在止戈榭中观得一门道家神剑的残卷,以风为心,虚实变化,无形无相,无迹可寻。    杨清源凭借自身悟性和天馈道瞳尝试推演完整的剑法,却是只能推演至前九招,后面的剑法始终难以捉摸。    沉淀之路,看似无用,实为大用。    三年的修书之路,却让杨清源看清前路,从第七招推演到了第十一招。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是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道灵光自杨清源脑海中掠过。    风,自静而动,自动而静,自己推演之时,一味追求剑法威力,招式连贯,反而忘了风根本。    风之源,为气之动静流转。    杨清源若有所悟,骤然起身,以手中之笔代剑,演化剑招。    手中之笔,不疾不徐,没有丝毫凌厉锋芒,有的只是清淡二字。    第十二式风过无痕,微风拂过,难觅其痕。    第十三式树静风止,狼毫之上的剑意消散,如同不会武艺之人向前一刺。    这一剑不疾不徐,狼毫之上,没有一滴墨汁飞溅而开。    动极而静,剑过无痕。    看似拙劣毫无技巧的剑招,杨清源的脸上却露出了微笑。    清风十三剑,成矣!    缓缓收回手中狼毫,杨清源发现自己已经离着书案一丈有余,自己的麾下的两个编修正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己。    大周儒生,俱习武以健体,佩剑以明心。练习剑术本是寻常之事,但是像杨清源这般,书写半途突然起身比划两招的,真不多见。    “《道藏》即将成书,没想到杨大人压力如此之大,我等僚属还需多为杨大人分忧!”    “赵兄所言极是,我今日便把前三册再仔细勘验一遍。”    “但我听说杨大人是武当出身,但是这剑术真的是不敢恭维啊!”    “一言难尽……”    两个翰林院的新晋编修看着自家上官,奇诡的动作,小声议论。    杨清源也感觉到了自己尴尬的局面。    好在自己的《道藏》要修完了,估计马上就会调离翰林院,不然……    “咳咳咳……”干咳两声后,假意舒展身体,又缓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之上,继续开始编修道藏的工作。    道藏修成之日,便是杨清源再进一步之时。    无论是武学,还是官位。    就在杨清源如往常一般埋头编书之际,一个穿着白袍的俊逸公子踏入了堂中。    “清源真是勤勉啊!”    杨清源放下了手中的,抬起头笑道,“这《道藏》基本已编撰完成,开始修订勘误,我自然更加谨慎,不敢懈怠。李兄近日方才巡查京畿归来怎么不去对酒当歌?反而来我这满是文墨的翰林院里?这不像你啊!”    来人乃是杨清源的同窗好友,五年前殿试,杨清源榜眼,他为探花。    这位李探花为此事还抑郁了许久,他的父兄皆是人榜探花,原本寄希望于他能考个状元,没想到还是探花。墨观澜的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