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痛别单身(1)  (第4/5页)
    那幅画不知道画什么,色彩养眼,大块的绿,大块的蓝,堆在一起倒不违和。    他走近,近到可以闻到女士的发香。    女士回过头,瞥他一眼。    她大概三十挨边,脑门发亮,双眼皮明显,差不多到三眼皮,波浪短发,嘴上涂了浅红色的口红。    他冲她一笑,说,挺有趣的画。    她回应道,挺有趣。    她站着不动。    他站着不动。    他说,人不多,可以充分欣赏。    她说,就是,不用盯着谁的后脑勺,不必担心在一幅画前站太久影响到别人。    难得的享受。    他说,可惜,能欣赏的人不多。    这个时间,随便找一间茶室,里面人山人海。    她点头,说,是也不是。    他被绕晕。    她说,美丽的画作无人欣赏,是可惜。    但是,极品画,能撞击人心的画,出世时往往缺乏知音,只有等画家商业成功之后,好评才像潮水漫无边际。    女士文雅。    他兴趣上来,决心拿下。    他调集自己不多的文化储备,乘机用上。    他说,完全同意。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她问,你说什么?哈,原来她的文化段位并不高。    他松弛下来,说,就像人,茫茫人海,值得欣赏的人太少,懂得欣赏的人更少。    她点头。    这个,她听得懂。    他问,经常来?她说,一次不拉。    N市的底蕴不够,走红的大咖画家多不愿意来。    要解馋,得跑北上广。    他说,没关系,你来了,我来了,后面自有人来。    她移动脚步,徐徐走出展厅,他自然地追随,一起走到后院。    雅致的小树林间立有几座凋塑,在尤海眼中,好像个个缺胳膊少腿。    他们走进纪念品商店,她买了参展 画家的纸质版。    他犹豫片刻,买了几帧书签。    他们坐到透明玻璃环绕的咖啡室,她点了手冲咖啡,他点了一杯当地产的绿茶。    耳畔响起舒缓的背景音乐。    跟这位小资情调的女人坐在一起,伴着咖啡香气,有话没话地聊聊艺术,未尝不可。    可是,他志不在此,今天不是。    她漂亮的手翻看着画集,彷佛和画家建立起沉浸式的情感连接,把他晾在一边。    他决定试探一下,实在不行,赶紧找下一个目标。    他问,是不是赏心悦目,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她抬起头,眼神恍惚,说,啊?你说什么?他指着画集,说,能和画家心灵交流真好。    她说,抱歉,我真的进入交流隧道,一下子出不来。    你的感觉超好。    他注意到,她说话稍用力,长脖子的青筋鼓涨。    他谦虚地说,对艺术我感觉永远需要学习,就像对女人。    她的眼睛放光,但没有接招。    她说,我喜欢旅行,走过很多国家,每到一个城市,最想去的地方是美术馆,离开时,最念念不忘的是一幅幅佳作。    前几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看着他那幅《杏花》,我瞬间泪流满面,无法移步。    他说,梵高了不起,卖价世界No.1,画作兼具深度和广度,没法不震撼。    你的修养这么高,在大学教美术?她说,哪里。    一间私立学校的老师。    听口音,你不是当地人?不是,我是浙江人,哪里合适哪里就是我的家。    她扳回话题,说,艺术毕竟是艺术。    交流过后,记得走出来,面对现实。    现实有时候让人失望,有时候却让人兴奋。    他说,深刻。    我请你吃饭,咱们接着聊?她不假思索,问,好哇。    去哪儿?他说了附近一家酒店的名字。    她皱皱眉,说,俗。    不如去我家。    就在附近。    她如此大胆,就不怕引狼入室?而他,也担心遭仙人跳。    他想,此女不像是坏人,说不定跟我一样,带着任务出门。    今天,我豁得出去。    她所在的小区走路不到五分钟。    她住第六栋,十九层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