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1章 表叔,出门,数钱了  (第3/3页)
的银库都填满了。”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马周:“宾王,崖州那边的工厂准备的如何?”    马周沉声道:“样品已经试制成功,用不了半年,便可启动计划,咱大唐的币制是该改一改了。”    “那就好,朕会让银行配合你们,朕的要求就一个,一切求稳,不能急躁。”    “是,臣明白了。”    关于马周突然成为尚书右仆射这件事,外界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马周长期担任《贞观报》主编,经常往三省六部跑,人头熟,又了解朝廷的运作方式,在琼崖政绩斐然,还与皇帝做了几年同事,了解皇帝的脾气,似乎除了他,朝堂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    太上皇在位期间就多次挖过马周,只不过吴正义不放人,太上皇也没办法。    皇帝发出调令,琼崖侯府立马放人,可见马周就是吴正义为皇帝准备的人才。    马周上任,也不客气,立即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针对朝廷各部阁长官,要求给他们配置秘书。    这些秘书人选有大半来自琼崖,几乎都是皇帝在琼崖求学时的同学、朋友,还有一些是皇帝做太子时,在各地交往的朋友。    各部阁大佬对于这些人并不欢迎,因为他们的身份来到自己身边,看起来更像是皇帝派来的眼线。    不过他们误会皇帝和马周了。    马周安排这些人,只是为了让各部阁适应皇帝的思维方式,提高各部阁与皇帝沟通的效率,而不是现在皇帝要了解各部动向还要浪费精力去自己总结。    皇帝和臣子之间的代沟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把火是建议朝廷将地方府库纳入民部直接管辖,取消地方府衙的私库,以方便朝廷可以顺利协调大唐的资源。    这一条遭到了地方府衙的直接拒绝,因为这相当于朝廷直接剥夺了地方府衙的财权。地方官员就算是再好说话,也没有办法接受。    毕竟地方治理也需要花钱的,如果每一笔开支都需要向朝廷申请,那得多耽误事?    只是马周随后便提出让地方府衙做开支预算,朝廷会在审核之后给于批复。    这下,地方府衙就开始耍各种花活儿了。    李承乾看着各地呈上来的预算表,脸黑的都能滴出水来。    预算表内容乱七八糟,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连公共开支的概念都弄不清楚!    还有一些人在预算表上做手脚,报上来的数据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稍微一查就知道这些预算中有近一半是用来平账的!    李承乾又不是不懂预算和地方财务管理,他不生气才怪。    不过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让民部简单核算就给了批复。    马周的第三把火烧在了金融业上。    他提出由民部和大唐银行牵头,成立单独的债券交易所,大唐皇家银行只负责债券的代销业务,不再接受单笔交易超过十贯的债券兑付业务。    从天元三年开始,大唐境内的所有债券交易都要在交易所进行,以方便朝廷对流通债券的管理。    马周给出的理由很充足。    一是大唐市面上目前流通的债券总量即将接近国库的岁入,已经接近债券本身的兑付红线,如此大量的债券流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集中管理有助于抵抗风险,保证债券的价值和有序流通。    二是债券的私下交易很不安全,近年来各地出现了大量基于债券交易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给债券的流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规范交易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交易风险。    理由很充足,其他人也没话说。    大唐三大银行和民部抽出一批人员,很快就在长安、洛阳、杭州、泉州、琼州、幽州、济州和大宛榷场建立了八家交易所。    大唐皇家银行将所有大额债券的购买者名单交给交易所。    十月,大唐持有超过一百贯债券的持有人都接到了通知,让他们到各地交易所开户。    年底,琼崖侯府旗下各产业所持债券在八家交易所挂牌交易,交易量为三百七十万贯。    这些债券一挂牌,便被大商人一扫而空。    李承乾给吴正义发电:    表叔,出门,数钱了!楼顶望远的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