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2章 我承认,是我的胆子变小了  (第2/2页)
一起沉迷于各种身体保养的探索中。    连天生丽质的武欣也受到了影响,每日早晚都要敷面膜、做瑜伽。    玄奘大师从天竺带回来的使团中有不少精通瑜伽的女子,这些人在大唐的高层很受贵妇们欢迎,琼崖侯府也不例外。    瑜伽成了为数不多可以在大唐传播的外来文化。    吴正义也知道老婆们的忧虑,他化身居家好男人也有安抚她们的想法。    贞观二十四年的最后一天,李承乾在长安太极殿正式继位,定年号“天元”,意味万物新始交替生长。    天元元年的第一天,李承乾发布了继位后的第一批旨意。    是的,是一批,而不是一道或者几道。    这些旨意虽多,但是基本都是在延续贞观朝的一些原有的运作方式,更多的是在追求稳定。    李承乾听从了吴正义的告诫,没有一开始便发起激进的改革。    这批旨意的重点在于对一些人员的封赏。    新皇帝登基,总要收拢一下人心。    长辈们自然是要最先照顾的对象。    李承乾尊李渊为大德祖皇帝,尊窦太后为圣祖皇后,尊万太后为圣母皇太后。    这道旨意在礼部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给先辈上尊号,这是后辈皇帝必经的一道程序。    给窦皇后上尊号没问题。    李世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问题是李渊和万太后都还健在。    给活人上尊号,既没有先例,也不吉利。礼部的人很反对这样的决定。    不过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真的没有先例呀!    纵观历史,哪里出现过祖孙三代皇帝同时在世的事情?    没有!    新皇帝想要表达对祖父的尊重能怎么办?    只有堆名头嘛!    总不能把祖父再推到皇位上去不是?    好在李渊出面,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尊号。    他还说:“朕归天后,大德祖皇帝就是朕的庙号。”    礼部更麻爪了。    新皇帝给活着的祖父母上尊号就已经很挑战三观了,老皇帝居然在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庙号都订好了。    这叫什么事呀!    庙号,那是随便能决定的东西吗?    不过三代皇帝的威压摆在那里,礼部只好认怂,连夜增补礼典,把李渊的特殊情况记录在案,以供后人参考。    ——虽然礼部明知道后世能用到这一条的人几乎没有,但是他们和三个皇帝都需要一个台阶下。    朝堂上的博弈,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戏剧性。    李世民成了太上皇,长孙皇后成了皇太后,后宫妃嫔也有了相应的待遇,一切看起来很完美。    武训从太子妃升格成了皇后,李象从皇太孙成了东宫太子。    长乐成了大长公主,高阳、巴陵等公主成了长公主。    李泰等人也成了正式的亲王、郡王。    满朝文武刚受到了李世民的奖赏,紧接着又收获了一波新皇帝的赏赐,皆大欢喜。    现在就剩下一个难点了。    确切的说是只剩了对吴正义的安排。    这家伙太特殊,三个皇帝和满朝文武都很犯愁......楼顶望远的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