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关于秦楚之战  (第2/2页)
淡的语调,回了一句:“好。”    燕丹起初只是以为他左右不过是个小孩子而已,可是越了解他,越觉得这个小孩奇怪,也就渐渐地看不懂他了。    但他们都清楚的是,此次分别,后会无期才是最好的结果,他们各自为各国的公子,若有相见的一日,便是成为仇敌的那日,一国的王公贵族成为另一国的俘虏。    就这样简单。    若是燕丹早知道嬴政来日会成为六国的仇敌的话,定不会同他做玩伴,也或许会处之而后快。    后来燕丹为质,又派荆轲刺杀,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之间,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可凡事总少了那么个如果,毕竟不是谁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大梦初醒日迟迟,已经是艳阳高照的时辰,日头透过窗子,映出了一室的浮尘。    嬴政从塌上起身,他许久没有梦见这样久远的事情了,那样的真实又仿佛当真是梦一场。    屋外侍候的小厮听见动静,只赶忙进来伺候人更衣盥洗,    嬴政自然地由人伺候着,一阵窸窣过后方才问人:“前线可曾传来消息?”    “快马来报,说是李信将军一路进军逼进寿春久攻不下,因兵力不足退让五城拒之,如今向王上求援。”小厮回答道。    嬴政忍不住蹙眉,仅此而已?    他匆忙穿好了衣裳急着进宫见一见赵政,    而赵政仿佛早就预料到他会来似的,在门口的石阶处迎他。    “先生都说了,这一世早就因为先生的到来而变得有所不同了起来,先生又何以认定寡人是错的?”许久以前的话语又被赵政重复了一遍,言笑晏晏地看着人。    一时间嬴政分不清固执己见的是自己还是赵政,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错了,这件事警醒的更多的其实是嬴政:“你这样一味的坚持,我承认我有几分被你说动了。    也或许你说的是对的呢?即便错了也有转圜的余地。”    “先生说的那些事,我当然信。    李信二十万大败而归,王翦将军六十万攻下大楚。    不是不信先生,所以固执己见。”赵政下台阶去迎他,如今他们就这样坐在石阶上,一如往常又恍如隔世,仿佛许久未这样过了。    “我总笑儒生酸腐,只懂得引经据典,却不知观察时局。”嬴政自嘲般地笑了笑,“到头来,我竟然和他们一样。    这样的大事,我以为我经历过一次,大体上总归是不会变的。    可事情已经提前了这样多的年月发生,有许多的早就大有不同。”    “先生是对的,正是因为先生经历过那些事,站在先生的角度,其实并没有错,谁会去轻易否认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可即便这样,先生还是愿意为我退让。”赵政冷静地同人分析,“先生说,上一世昌平君叛变逃回楚国,带领君民抵抗大秦,成为了楚国最后一位君主。    昌平君身为大秦的丞相,在那样的关头叛变,结果可想而知,他清楚大秦的所有事情。”    “彼时的秦王严苛残忍,熊启即便心中有国家亲人也不敢说,而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但是这次不同,昌平君是被你放回去的。    阿政的‘仁’,促成了这次不同的大半原因。”嬴政方才觉得是他太过拘泥,而眼前的赵政早就成长起来了,如今的他并不比自己差,反而比自己优秀。    而自己有时候总会拘泥于过往,忽略一些他意识不到的东西,这样的重生其实益处是大于弊端的,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便没有了所谓的弊端。    嬴政的余光看着人的眉眼,他们的膝盖和手臂触碰着彼此的温度:“当年,熊启承诺了你什么?”    “他说,因为他是楚人,所以他会为了楚国用生命与大秦对抗,但是也绝不会背叛大秦。”赵政摩挲着嬴政的指节告诉他。    嬴政偏过头,眼神带着几分探究:“他当真是这样说的?”    这个承诺的分量很重,赵政的仁慈将熊启架在了忠义两难的境地,他想两全,也只能如此,这招也就对君子有用。    彼时赵政放回昌平君他们,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所幸还不算识人不清。    “差不多的意思,寡人也忘了。”赵政侧了侧身子又偏向了嬴政几分,将头靠在了嬴政的肩上,“先生那个时候一定气死了。”    “是。”嬴政也未否认。    “其实,寡人也不是很确定的。”赵政数着嬴政掌心的掌纹,时日过去这样久,到了如今才算是松了口气,他也真怕因为这件事同先生发生些什么,“寡人也错了,寡人该让李信带三十万或是四十万大军,也或许就攻下楚国了。    现下还要劳烦先生替我去请王翦老将军出山领兵襄助李信。”    嬴政觉得掌心带着丝丝的痒意,忍不住想要去握拳,眉眼间带着几分笑意,他的心情有几分复杂,其实更多的是欣慰:“那我们,算是扯平了?”    “嗯。”轻飘飘的声音从胸腔里发出,很快消散在了风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