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寻青记  (第2/4页)
丫鬟的感悟,他自小是个顽执的人:既然胡青如此避人,如此避他——他必然要将这人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揪出来,好好问清楚这……黄金骨的黄金又是从哪个诗词仰慕者的口袋里掏出的“赠物”。    吴侍郎借休沐时光寻觅长安胡青的身影。    “宫墙拈新柳,花飞燕,檐上秋。”    他坐马车登门拜访胡青的故居,却得知那小院早已卖给了新入长安的住户。一枝杏花春色正翘,不待游人也不待小院主人观赏赞叹,自是分外妖娆。    “名冠京华探花郎,芙蓉云色,羞启怯看,谁家新郎?”    他打马过胡青常饮的酒楼,仰面却看故人抛下花枝的栏杆倚着新人。昔日那落榜的游侠胡青笑容却更盛身为探花郎的他,将一枝花投入他的怀中,摇扇而笑;今日那栏杆的新人皱眉哀叹,无法叹尽愁怨因而捧起手中的酒犹豫不决。    “懒恣何消解,莫道忧愁,露浓谁流。”    吴侍郎来到最后一处,他与胡青初次见面的驿站。说起这本为妙事一件,吴清宁与胡青乃是一见如故,他们皆为同年进京赶考的考生。    若是两人都在上榜在朝为官,那便是妙极、缘极。    只是可惜,可惜……    胡青的一心所愿,却命不在此。    吴清宁在驿站外停留几步,望了几眼,便不再回首。    胡长庚亦不在此。    回程马车上,吴清宁昏昏欲睡间又梦见驿站时的胡青与他抵足而眠,窃窃私语神鬼怪志。    驿站外竹影沙沙,风声细细,若有狐鸣。    胡青当即讲了个野狐报恩的故事:    “某年某日雨淋淋,某地某生过树林。    “疾走之间听闻灌木凄切哀鸣,因而得以救助一只被困于猎人网中的狐狸。被救的狐狸临走前回望三次某生,不言之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某生目送其跃入树林深处的雨雾中,裹着湿衣于晨昏前恰逢一破寺暂住。雨凄凄,风冷冷,天地之下仿若余他一人独存。    “不久后雨幕中又穿行来一人,腰佩剑,大步流星冲入寺中,见某生作揖笑言:雨夜共栖寺檐下,还多担待。某生观其笑容真挚,言行爽朗,颇生好感,便应下。    “二人围火篝,剑者分其酒,某生与他交谈甚欢,不知今夕何夕。    “某生和衣睡下,呼吸绵长。篝火渐息,剑者一双明眸微阖抱剑坐其旁,假寐。    “待雨蛰伏山林,山风凄厉幽怨,妖邪出没……    “某生清晨醒来,篝火已灭,而剑者不见踪影。循寺外斑斑血迹,见寺旁槐树倾倒,一只断尾狐狸死于树下。    吴清宁乍然惊寒,当初自己只是惊讶胡青这鬼怪故事不似寻常狐狸半夜变美人投怀送抱的套路,欲听他下面那“某生”的后续但这讲述者先昏睡过去。后来怎样委婉请求,胡青都不愿意再讲一遍同样的故事,名曰“忒无趣”。    现今细细琢磨这故事不知为何身上覆上一层冷意:这一无所知的“某生”又如何看待这死去的狐狸?    吴清宁叹气:既是报恩故事,这结局也过分凄凉。    没有由头的愁绪缠绕上吴侍郎的心头,他也良久未曾如此为他人焦虑与忧愁,但那毕竟是胡青——他甚至有时埋怨这胡青既谄媚名士又借诗词嘲解的作态。    他懂胡青吗?    吴清宁忽地害怕这个答案,但他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胡青不能被毁于无人问津的地方,他不该是这种落寞的、冷酷的结局,如同那只断尾狐狸般。    然而,吴清宁没有找到胡青,尽管吴子舒这次是如此的急切地想要与他见面。    世上有些事便是催不得,盼不来,只能等风水自转,日夜自换了。    在休沐的最后一天,胡长庚找到了吴子舒。    那时吴侍郎已经认为胡青不愿有人找他,避入某处深山野林,寻得一汪潭水钓鱼,自得其乐。即便是自己,也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